意思是一个字“威”,天子?之威,需用重典拱卫。而仁政爱民,只是儒家那?些老学究们闭门造车,幻想出来不切实?际的东西。

万千升斗小民,就应该一生庸庸碌碌,为?糊口果腹终日奔波,万不可富其家饶其仓,以免滋生贪欲,得钱望权,不再?满于一粥一食,平生许多风波。

赵枢的文章,通篇有理有据,自成一体,讲的却是身为?一个帝王,身上应该有的东西:城府、筹谋、狠辣、算计。

这些东西不能拿到明面上说,但?却是执掌社稷的根本。

隆安帝深以为?然,他心中的天秤向?二皇子?赵枢倾斜了?一些,在他看来,未来储君最重要?的,是要?像他一样,深谙帝王之术,能将整个朝堂,乃至整个天下,都掌控在自己手中,不可让旁人染指夺权。

这一点?,三皇子?赵麟,还是太嫩了?些。

仁政,呵!说起来冠冕堂皇,好听得很,这些话隆安帝也天天说,但?那?是说给天下人听的,真治理起江山社稷来,仅凭一颗仁慈之心,只会让那?些虎视眈眈手握实权的臣子觉得你羸弱可欺,企图取而代之。

他仔细打量起自己的二儿子?来,长子?早夭,论年长,赵枢是几个儿子?中年纪最大的,论嫡庶,本来几个皇子?都是庶子?,但?现在二皇子寄养在陈皇后名下,勉强算半个嫡子?。论才干,赵枢今日的答卷,确实让他惊艳了一下。

无论从哪方面来讲,似乎他都应该给二皇子赵枢一个机会,至少可以作为?进一步考察的对象。

他当然知道,陈皇后认下赵枢为?养子?,原因肯定不是什么思子?心切,而是要?扶植赵枢成为?储君,为?陈家铺路,让陈家像昔日的李家那?样,成为大梁背后真正的执权者。

但?是,陈家与李家,实?在不可同日而语。李家三代入仕,都是走科举,实?打实?读书?读出来的,从阁臣李廷弼到六科廊李澈,再?到孙辈李羡之,可谓人才辈出、青出于蓝。

所以,就算他比较喜欢三皇子?赵麟,觉得他聪慧机敏,有过立其为?储君的念头,却因为?忌惮李氏家族的权势,赵麟一个少年天子?,难以掌控,以致外戚专权,扰乱朝纲,所以一拖再?拖,想着把李氏击溃之后,再?行立储。

但?如果换一个人选,立二皇子?赵枢的话,则不必有此?担忧。一来陈氏家族除了?陈衡,后辈子?孙里就没一个成器的,陈皇后倒是有个弟弟,但?他那?个小舅子?,只捐了?个闲官儿,成日里招猫逗狗,不干正事,自诩皇亲国戚,各衙门没人敢惹他,总往家里娶大小老婆,孩子?倒是生了?一大堆,却都是纨绔做派,只知吃喝玩乐,读书?仕途一概不通,这可比李家好摆布的多。

二则二皇子?毕竟不是陈皇后的亲儿子?,登基之后就算尊陈氏为?太后,也不过面子?功夫,枢儿若真如今日答卷上所写的那?样孺子?可教?,在他手底下调理几年,日后对付个酒囊饭袋的陈家,又不必顾念血脉亲情?,根本不费吹灰之力。

隆安帝心思电转,过了?好半晌,才呼出口浊气,指了?指立在下首的赵枢,吩咐道:“明日起,二皇子?每日辰时,到内阁观政。”

赵枢闻言大喜,勉强控制住兴奋澎湃的心情?,叩首谢恩:“多谢父皇,儿臣一定勤勉刻苦,多听老师和内阁各位大人教?诲。”

隆安帝摆摆手:“起来退下吧。朕有些乏了?,丽妃,你陪朕走走。”

“是。”丽妃柔声应道,起身时担忧地看了?一眼?呆愣在原地的三皇子?赵麟。

待隆安帝离席,其他妃嫔不敢喧嚷,彼此?使了?个眼?色,也纷纷站起来,让侍女扶着,各自回?宫去了?。

一众内侍留下来收拾帐设桌椅、杯盘茶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