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不知是个什么情形,怕去?得迟了耽误,昨晚裴有瓦就说?要早早赶过去?。

“不睡了, 今天早上不是要去?棉花地那边看看。”长夏说?着, 利索穿好了衣裳, 和裴曜一前一后出了屋子。

东西屋也都有了动静。

裴有瓦也起了,裴灶安惦记着甘薯的事,一听见说?话声, 也睡不着了。

因陈知早早当了家,窦金花这?个婆婆又软弱老实,因此裴家的规矩向来不大, 甚至陈知有时忙不开,还会喊婆婆做这?个做那个。

裴家人见惯了,已经不觉得有什么。

即使?外人来时,窦金花什么都不做,可一个村的,多少都知道点,都觉得稀奇,羡慕陈知的人也不是没有。

平时早食和热水都是长夏烧,有时起得晚了,陈知自己忙起来,从不喊他。

陈知没这?些规矩,裴曜更是怪一点。

除了厨子,男人大多都不上灶台,裴有瓦就不怎么进?灶房。

但成?亲后,裴曜会跟着长夏进?进?出出,有时也搭把手,洗洗菜烧烧火,连端菜端饭都帮忙。

早食简单,糙馒头就着小咸菜,喝些热水,裴曜腰间挂着长夏给灌好水的水囊,就和老爹出了门。

他俩走时,天还没亮,星星在闪烁。

这?么早,寒意很重,走远路的人不穿棉衣不行?。

长夏关上院门,看一眼沉沉的天色,这?会子太?早了,就先?回屋叠了被褥,在炕边躺下,枕着枕头又小睡一会儿。

等太?阳从东边升起,整个湾儿村醒来了。

长夏跟着大人来到靠山田这?边。

靠山的下等田较贫瘠,种棉花和地薯的收成?都一般,因是下等田,交的田税也少,种了什么就交什么,剩下的,足够自家一年到头吃一点、用一点。

裴灶安用步子丈量棉花田旁边的地界。

这?亩靠山田是他爷爷开垦出来的,有过了官府明路的田契,算是祖产。

旁边的土地乱石碎石杂多,还有深深扎根的树木,大石块也有,因此别人家的靠山田没有挨着他们?。

那会儿也是朝廷下令,每家每户可以?开一亩田。

村里人当年都是捡着好收拾开垦的地方,这?里开一片那里开一片,也是靠山线够长,开出来的下等田零散分布,并不密集。

裴家的这?亩靠山田位置不是很好,离山更近,有一年下雨多,山石土块还从上面滚落,砸坏了庄稼。

幸好不是要紧的粮食,搬走石块,平一平地就好。

过来的路也不平坦,坑洼和坎坷挺多。

裴灶安爷爷那会儿,裴家穷,争不到更好的地方,只能来这?里,花了很多心血和工夫,开出来一亩田地。

这?回为广推甘薯,每户可以?开一亩荒地出来,待勘验过后,下等田无需交钱,只要不超出一亩的尺量,就能直接得一张官契。

开荒改土不是件容易事。

更何况每家只能领五斤甘薯,一年年栽种下去?,才能慢慢变多。

因此三年之内,开出来的荒田不收税。

而五年后,只要没遇到虫害天灾,领过种薯的人家,最少也要栽种五分地的甘薯。

给足五年的时间,种出五分地,并不算严苛。

若衙门来了人巡查,没见着薯苗,是要抓住人责问?的。

种甘薯是件大事,衙门口张贴了好几页公文。

裴曜和裴有瓦一到官衙门口,就发现有人比他们?来得还早,正在等待。

裴曜识字,见别人在看公文,也过去?看了看,顺便给老爹讲了讲。

上头写的和里正提过的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