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湛点头:“看来,如今朕需要在禁卫军中增设一支武功高强的江湖人,以防万一。父王驾崩,对外宣称是病逝,但其实是圣浮教的刺客所为。圣浮教的野心,实在不小。”
百里策沉默不语,脸上有悲痛之色。孝明帝勤政爱民,知人善任,是末世难得的好君王,而且对他有知遇之恩。二十年来的相处,他们与其说是君臣,倒更像是挚友。
“先帝虽殁,但他平定诸侯,重振梦华的遗志,微臣一定会辅佐圣上完成。圣浮教主的底细,微臣一定倾尽全力去查。”
宁湛点头,“辛苦太傅了,太傅对宁氏鞠躬尽瘁,湛铭感于心,湛一定不负太傅的期望!”
百里策欣慰地笑了,想起了什么,道:“圣上如果要找出李氏下落,可以让年主将倾京畿营之力全城搜寻,一定会有线索。”
宁湛沉吟了一会儿,道:“算了,虎符已至玉京,她如今正在白虎营点兵,准备去景城,不必拿这些琐事让她分心了。而且,她对我牺牲李氏的事情,始终耿耿于怀。太傅,朕是不是真的太冷酷无情?朕是不是做错了?”
百里策垂首,“圣上,您没有做错,您是用帝王的思维在权衡全局。她也没有错,她只是还没有学会为了创造最终正义良善的世界,而让眼前的正义良善向大局屈膝。”
宁湛苦涩一笑,“太傅,她永远也学不会,我比任何人都了解她,她太正直善良,眼里揉不进沙子,更不会屈膝妥协。或许这么说有些奇怪,从小,我就觉得她天生该是一个英雄。她身上有一种光明坚定的力量,和性别无关,只要靠近她,就让人觉得温暖和心安。和朕,正好相反。”
百里策默然,半晌,开口道:“那李氏的下落要不要继续追查下去?”
宁湛摆手,“不必了。李氏的事情,让母后自己去折腾吧!你把注意力放在圣浮教上,放在那个叫绯姬的女子身上。”
百里策垂首应道:“微臣遵旨。”
玉京郊外,白虎营。
阴云卷地,黄沙漫漫。两列男女武将站在校场上,甲胄鲜明,神情肃穆。
年华身着银甲,腰悬佩剑,从两列武将中间走过,在上首的主将位站定。她上次来白虎营,是身为新被提拔的从将,而这一次奉圣谕持虎符而来,则是作为白虎、骑的主将。
年华抬目望去,田济,巴布,乌雅,赫锋……都是共事过的熟悉面孔,尤其是巴布,乌雅,赫锋,更曾与她在迎战摩羯勇士的斗场上并肩生死,共同作战。
年华刚一站定,左右武将皆垂首,齐声道:“参见年主将!”
年华点头,朗声道:“本将与诸位也非初见,就不用互相介绍了。此次,本将奉帝命带领白虎、骑出征,诸将可有不愿去者?”
众将齐声道:“末将愿随年主将共赴疆场,浴血杀敌!”
年华满意地笑了,她本来还担心李元修麾下的将领不会愿意随自己出征,但看着眼前这一张张英姿勃发,跃跃欲战的面孔,悬着的心也放下了。或许,在武将的血液中,对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渴望,始终胜过门户派系之争。这一场倾十万兵力的景城之战,注定是一场激烈浩大的饮血鏖战。
年华道:“好!诸位果然都是真英雄!得诸君一诺,胜封户三千。景城一战,年华将与诸位同生死,共进退,誓败轩辕之军!”
女将眼神明亮,吐字铿锵,声音中自有一股振奋人心的力量。众将受到感染,纷纷振臂:“愿与年主将同生死,共进退!”“誓败轩辕之军!”“击溃天狼骑!”
待众将安静下来,年华开始议事,她按照诸将的职衔和特点分配任务:巴布,赫锋为右前锋;乌雅,炎芳为左前锋;田济老成谨慎,负责中军和押运粮草……
一场部署下来,已经日薄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