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1 / 3)

年华、百里策相互寒暄完毕,分宾主坐下。

百里策道:“圣上的意思,只要大将军继续留在玉京中,承光殿的事情就当做从没有发生过,他仍然会像从前一般倚重你。”

年华望了百里策一眼。原来,他是来为宁湛做说客的?!

年华仍然在恨宁湛,心中对百里策也没了好感,刚要开口回绝,百里策却又开口了:”我的意思,大将军不如暂时去封地,恰好也是年末了,一者休养身体,二者放松心情。暂时,除了南疆,边境并没有大的战事,军务也并不繁冗,交由几位将军完全可以应付得来。”

“去封地?”如今的情势下,宁湛肯定不会放她离开玉京,她又无法和宁湛朝夕相对,那么去往封地不失为折中的办法。更何况,她早就有这个想法。“只怕,圣上不会放我去封地……”

“大将军不必担心 ,包在我身上。我会说服圣上,同意让你暂去封地。”

年华望着百里策,“谢谢你,百里丞相。”

“不必言谢。无论出于哪一种考虑,我都不想看见你和圣上决裂。”百里策道。他一直试图让宁湛断情弃爱,因为“情”、“爱”是一个君王不需要的东西。可是,宁湛始终不能做到断情弃爱,一直断不了对她的情,弃不了对她的爱,否则也就不会出现今日这般局面。

年华默然不语。

宁湛同意了年华去封地。将军府外的围兵,也都撤离了。接下来的几天,年华在做去封地的准备。虽然,她对宁湛失望到心死,永远不想再看见他,永远不会原谅他。但是,不得不承认,她无法放下她在玉京中所拥有的一切,她的朋友,她的将士,她的功勋,她的梦想,她的责任……

将军务交付给几位将军后,年华坐在大厅中发呆。她在想是不是在离开玉京前,去凤仪宫和皇甫鸾道别,可是却又不想再踏进皇宫。

“师父,我也和你一起走。”一个稚气的童音打断了年华的思绪。她刚抬头,眼前便是一花,一个温软的身体扑到她怀里,八爪章鱼般缠住了她。

年华低头一看,笑了:“琅儿,你怎么来了?快下来,师父快被你勒死了!”

“我要和师父一起走!”宁琅抱着年华不松手,“我最喜欢师父,师父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宁琅是宁湛的第一位皇子,李淑妃所生。宁琅出生时,李淑妃因为受父亲李元修谋逆的牵连,被贬谪入冷宫。但是,萧太后仍然不放过李淑妃,于冬夜纵火,将她烧死在冷宫中。那一夜,宁琅生病呆在太医寮,丫鬟李宝儿照顾他,两人侥幸逃过一劫。

李淑妃死后,宁琅就由李宝儿照顾,但仍旧被萧太后迫害。后来,年华回到玉京,也是和宁琅有缘,她怜悯宁琅年幼失母,念及和李亦倾旧日的交情,保护了宁琅。宁琅一直住在将军府,跟在年华身边,和年华师徒相称,直到五岁时,他才回皇宫。

宁琅性格阴郁,对人冷漠,甚至对生父宁湛也很冷漠,却唯独对年华异常亲近。年华也很喜欢宁琅,心疼他命运多舛,对他十分疼爱。

“胡说!”年华听了宁琅孩子气的话语,哭笑不得,“你是皇长子,将来的皇太子,怎么能跟师父走?”

“我最喜欢师父!我要跟师父走!”宁琅抱着年华不撒手。

宝儿在旁边道:“听说大将军要去封地,琅皇子哭了一夜,舍不得您。奴婢想,琅皇子也八岁了,可以开始习武了。大将军平日日理万机,又常出征在外,没有时间教琅皇子武艺。如今去封地休养,闲暇之时,正好可以教琅皇子。于是,奴婢向圣上请求,让琅皇子随您去封地,圣上也答应了。”

李亦倾死后,李宝儿生命中的唯一支柱就是宁琅。李宝儿对李亦倾的怀念,对萧太后的恨意,全寄托在了宁琅身上。宁湛念李宝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