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2 / 3)

人瞻仰的,永不磨灭的文字,它们吟唱的是一曲英雄与红颜的不朽赞歌。

年华站在建春门的城楼上,心中有些焦急。据探子报告,除了安化门、延庆门、建春门外,其余各个城门前的玄武骑也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似乎想要趁着夜色攻入玉京。

皇宫中的变数,宁湛自有对策。年华的任务是守卫玉京。玉京一旦被攻破,则覆水难收。年华不想覆水,可是偏偏,兵力不够。

夕阳中,城外麇集的玄武骑身后,古驿道的尽头,出现了一点黑影。

年华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就在这一晃眼的间隙,她再向驿道尽头望去的时候,一点黑影已经成了一大片,黑压压地向城门卷来,速度极快。

玄武骑陷入了恐慌。

待得黑云卷近了,年华才看清楚,原来是无数披坚执锐,高大骁武的士兵。这些骑兵行军速度极快,却井然有序,保持着一定的队伍。兵士们不是统一的服色,分别穿着蓝、棕、褐三色甲胄,并且打着不同的旗帜。

三支骑兵的主帅策马在前,马蹄卷起滚滚烟尘,迎风飘扬的帅旗上,分别书着韩、秦、卢三个大字。文字的颜色虽然不相同,但皆是梦华文字,兵士的来历虽然不相同,但皆是梦华勇儿。年华粗一估计,仅是她视线中人数就不下五万。

从旗帜的图纹看来,这批人马似乎是各州府的兵士。可是,按照梦华律例,没有天子之命,藩镇和州府的地方军队绝不可以擅来玉京。

年华心惊,如果是李元修的人马,那玉京城破已可预见。

年华身边的萧良却笑了,他低声道:“年主将,援兵来了。”

他们是援兵?年华惊胜于喜,问道:“他们是什么人?”

萧良没有回答,只是从怀中摸出一道明黄卷轴,“京畿营主将年华接旨。”

年华与众守军跪地听旨。

萧良展开圣旨,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威武大将军李元修狼子野心,与江湖邪人狼狈为奸,勾结作乱,其罪当诛,天地不容。特召襄州司马韩齐,泉州参将秦云亮,梁州节度使卢说赶赴玉京,勤王诛奸,以匡社稷。京畿营主将年华听旨,三军入京,开城迎之。钦此!”

年华接了圣旨,看过了玺印,心中又是一片茫然。三军入玉京,如此大事,宁湛之前一句话也没对她说。

萧良躬身道:“年主将,援军已至,可以开战了。有时候,兵戎相见,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况且,玄武骑是叛军,对待叛军,只可杀尽,不可仁慈。”

年华有些无力,望了一眼兵临城下的玄武骑和黑云般迫近的勤王军,道:“那就战吧!传本将号令,开城,迎战!”

“轰隆隆!”一阵巨大的响声过后,沉重的朱色城门缓缓打开,铜制的貔貅兽头和密集排布的铜钉在黯淡的余霞中泛出血一样红色。

玉京,皇宫。

夕阳残照,一片静默。

从十三声钟鸣响起之后,已经过了三个时辰。皇宫各处尸横狼藉,春风中血香飘荡。观星楼顶兵戈歇止。江湖人占了上风,宁湛与萧太后已经成为刀下鱼肉。

变乱中幸存下来的文武百官被乱军驱逐,挤成一团。暂时,倒也没有性命之虞。

宁湛站在天风中,染血的衣袂翻飞如浪。萧太后跌坐在台阶上,鬓发微乱,神情惊惶。她担忧地望着宁湛,失去了素来的镇定自持。因为此刻,云风白与宁湛相隔不过一寻(1),云风白手中的一柄银光熠熠的雪剑,正抵着宁湛的胸口。

森寒雪亮的剑锋上,滴着鲜艳的血,宁湛和云风白脚边是横七竖八的尸体,其中有金甲禁卫军,也有白衣星徒。相形于面露惊惶的萧后,宁湛反而显得从容镇定,仿佛命悬一线的人不是自己。

云风白重瞳微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