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两个都是中专大专毕业的,在单位里算小骨干,工资比这边会计高不了很多,他们都羡慕这边的工资水平。

“小林,可以去你们厂里参观下吗?”梁大哥想去看看。

“可以啊,明天婚宴结束后,带你们去日化厂看看,后天我们回南城,我带你们去我师傅的药厂看看。”

“药厂的生产设备全是最新的,有两条是从国外采购的先进生产线,花了三四百万,那生产效率真没得话说,比国内的生产线强很多。”

“小林,药厂里生产些什么药啊?”

“药品品种挺多的。”

林君雅从车上掏出一个小布袋,递给后面,“这些药都是厂里生产的,暂时还没供应去北方,现在主供XHYJ四省及羊城南城部队。”

梁朝笛抱着侄儿坐在副驾驶,回头跟他们说:“君雅她师傅擅长中医中药,医术很高,这些药都是他配的,他家祖上是皇宫御医,配的这些药效果超好,尤其是这些治疗风湿及跌打损伤的,用过的都说效果好。”

梁朝笛过年回家时,给家里带了些,两个哥哥家都拿了,梁二嫂指着一瓶药:“这个药确实好用,上回你哥和同事在厂里修机器,被倒塌的钢管砸伤了腰,回来抹了指甲盖大,用力揉了半个小时,睡一觉醒来就好了。他那个同事比他伤得轻点,去医务室治疗的,反倒三天后才好。”

“她师傅的药厂早在我们学校来招工了,好几个药学专业的提前预定了工作,他们全都是直接被录用到实验室搞研发,月工资150起,还有很丰厚的福利奖金及分红,分配福利住房,可把其他医学护理检验专业的羡慕坏了。”梁朝笛笑着告诉他们。

“这工资待遇确实令人羡慕啊。”

青港私营经济发展没南方这么快,有也只是个体户,全都是小打小闹的,主营产业是国营厂,这一趟来南方倒是见识到了差异变化。

很快进入了农村公社,见农田里都在收稻谷,他们看得稀奇,“我们那边种的是小麦,没见过种水稻收稻谷,原来是这样的农具打稻谷的。”

“我们这叫拌桶,中间有个滚筒,脚踩踏板带动滚筒脱粒,然后再挑回家里晾晒,晒干再收入仓里,需要吃时再挑去碾米厂去壳碾米。”林君雅一路给他们解释着。

“小林,那个是在做什么?在插什么?”梁二哥指着另一侧的水田里。

“插秧。现在是双抢季节,现在收的是早稻,收完早稻立即插晚稻秧苗,他们插的就是晚稻,十月份再收。”

“哦,哦,原来早晚稻是这样衔接的。”

“南方农民一年当中最忙的就是现在,双抢是所有孩子心中的噩梦,每天都在泥巴里打滚干活,全都晒得黑不溜秋,热得累得够呛,要晒完稻谷交完公粮才有休息。”

他们有看到孩子在地里干活,全都是割稻谷的好手,梁二哥笑了笑:“我们那边下地干活时间不长,但每天都有弄不完的海鱼,无时无刻都在搞鱼,年纪大点的要跟着出海,小孩子也都没得闲。”

“各有各的不容易。”

他们说话间就已到了胡杨生产队外,这边生产队里也正在双抢劳作,地里全是人头,大部分稻谷都已经收了,晒谷坪里晒满了金灿灿的稻谷,乡邻们这下大都在田里插秧了。

第434章 回馈社会的善事

两辆吉普车停在村口大榕树下,一群人在这里下车,然后提着大袋小袋礼物去大队长家和姚家。

见他们生产队都铺上了水泥路,晒谷坪也是打的水泥,全部晒满了金黄稻谷,梁大哥笑着:“小林,你老家生产队搞得真不错啊,水泥路都修到村子里去了。”

“我出钱修的。”

林君雅在这里长大,虽童年成长经历不好,但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