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真不用这么客气,您无事安康就好。”林君雅没收礼物。

“小林,我们也没买贵重礼物,只是一点点水果糖果,你收下当零食解个馋。”林家儿子将礼物放到柜子上。

李素梅连忙代女儿道谢,“谢谢,让你们破费了。”

“李同志说话口音有些外地腔调,娘家是哪里人呢?”老夫人与她闲聊起来。

“婶子,我算是北方人,在青港出生,七八岁后随家中长辈去了庐阳生活,二十年前才来东源县。”

“哦,在青港庐阳长大啊,这两个地方都是大城市呢,我们都只在广播报纸上听过介绍,全都没去过这些地方。”

老夫人好像对外省的事挺感兴趣,一下拉开了话匣子,“小李啊,听说北方都吃面食,一日三餐都吃面,青港那边也是这样吗?”

“青港主食有面有大米,吃面食较多,大米稍少点,饮食口味偏清淡,日常主要吃的菜是海鲜。”

“因为是海港城市,出海捕鱼的渔民多,海鲜种类多,海鲜又讲究吃个鲜甜,新鲜的海鱼海虾海螺拿回来清水一煮一蒸就吃了。”

老夫人又笑问:“海鲜在我们这里很贵,比牛肉还贵,根本买不到新鲜的,也就逢年过节时国营商店里才会上一点点干海货,在你老家那边应该很便宜吧?”

“青港那边的百姓是靠海吃海,像普通的海螺虾蟹,还有近海的海鱼都较便宜,深海不常见的海鱼价格也贵。”

“像国营商店里供应的海带紫菜这些,在青港就是白菜萝卜价,大部分百姓都不会花钱买,一到季节就去海里弄,跟在这里进山找野菜一样,不费钱,只费点力气。”

老夫人闻言一笑:“老祖宗传下来的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海吃海,是有道理的。”

“小李啊,庐阳那边生活饮食习惯,跟青港有很大差异了吧?”老爷子也加入聊天阵营。

“差别很大,青港饮食清淡,庐阳那边的菜重油重盐又重颜色味浓,像鸡鸭鱼肉这些都喜欢用盐腌制到微臭再烹饪。”

“那不跟我们腊肉腊鱼一样?”老夫人接着话。

“不是,那边只是腌制发酵到微臭,不烟熏风干,味道很不一样。”

“还真是每个省都有独特的饮食特点呢。”

老爷子轻笑,又问:“小李,你嫁到东源来,我们这边也口味重,你来的时候吃得习惯吗?”

“刚开始有些不习惯,吃不了辣,后面慢慢就习惯了。”

李素梅现在已经变成了地道的东源县人,习惯了这里的饮食,也说得一口流利的本地话,只不过还稍微带点北方的口音。

第31章 果然惹出事来了

跟她闲话家常聊了几句,老夫人又问林君雅:“小林,你今年多大了?现在还在读书吗?”

“奶奶,我满17岁了,在东源高中念高二,再有半年就毕业了。”

“哦,念高二啊,你班主任是哪位老师?”

“周婉婕老师。”

两位长辈闻言一笑,老夫人笑着告诉她:“婉婕是我家老二媳妇,阿进的妈妈。”

林君雅眼珠子微凸,“这么巧?”

“呵呵,今天倒是真巧了。”老夫人笑了。

林君雅见钱进也在笑,眼神幽幽望着他,“我今天打架的事,你不要跟你妈妈打小报告。”

钱进:“...我又不是三岁孩子。”

老爷子看着他们笑,又问:“小林,学习成绩怎么样啊?”

说到学习成绩,林君雅拍着胸脯,有点小嘚瑟:“爷爷,我可是您家周老师的得意门生,我每个学期都给她长脸的,齐老师都输她三十个鸡蛋了。”

东源高中有四个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