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2 / 2)

看又要过去了。

就在兴元帝小范围透露要解除海禁时,众臣一同上奏,请立太子。

兴元帝的这次落水,坚定了百官勋贵请求立储君的决心。

“国无储君,社稷不稳。请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早日立下太子,安定臣民之心。”

请愿声排山倒海:“请陛下早立太子,以安臣民之心。”

兴元帝端坐于龙椅上,面色平静听完文武百官的请求,淡淡问:“哦,那诸卿认为,哪位皇子合适呢?”

众臣还在礼部尚书等官员被处死的阴影下,哪敢提人选,当即把皮球踢回去:“但凭陛下决断,陛下圣明。”

第425章 拒绝

兴元帝居高临下望着跪了一地的群臣,心生烦躁。

偏偏他知道众臣所求并不过分。经历了他落水失踪的乱子,便是他没有这么迫切,文武百官也需要一位储君来稳定人心。

良久,兴元帝开口:“朕会仔细考虑。”

“陛下圣明。”这一次的呼声更大。

退朝回到乾清宫,兴元帝无心处理政事,默坐着思考百官的请求。

他今年五十岁了,身体还很强壮,心理上总觉得自己还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但在臣子眼中,到了知天命年纪的天子是该选定继承人了。

大皇子二十有一,年纪居长,性情温和,一旦有个什么需要他顶上,皇位更迭造成的动荡必然最小。

三皇子十三岁,聪慧开朗,离及冠还早。

至于四皇子、五皇子、六皇子,年纪更幼,至少现在不在他考虑中。

兴元帝清楚,“无嫡立长”的观念深入人心,百官勋贵心中的储君人选必然是大皇子秀王。

可他立秀王为太子的心却没那么坚定。

再过十年,三皇子二十三岁,秀王三十一岁。

再过二十年,三皇子三十三岁,秀王四十一岁。

立谁更合适,不仅取决于两个儿子的年龄,也要看他的寿数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