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2 / 2)

去看过李老师一次。那次病房里挤满了各个年级、各个年龄段的学生,连玉甚至连病房都没能挤进去。

第二次她和郑琳琳特意挑了个晴空万里的早晨,买了花和水果去探病。两人刚来到病房门口就听到李老师用虚弱至极的声音说:“不治了,白花钱。”

李老师的爱人斩钉截铁地说:“你放心,咱还有房呢。”

从医院离开连玉就找到刘海生询问李老师的家庭情况,刘海生没告诉她太多,只说李老师的爱人每月拿的是死工资,前些年李老师的公婆先后重病花了不少钱,所以家底应该没剩下什么了。

学校老师们去探病的时候基本都随了礼,但是想必跟治疗费用比起来不过是杯水车薪。

连玉恹恹地趴在椅背上,征求三人意见时声音格外的小心翼翼,“我想给李老师组织一次捐款,你们觉得行吗?”

“行!”

“我也觉得可以。”

“想干就干,不过这事儿最好先跟学校通个气。”

对,万一学校不同意就麻烦了。连玉朝徐朗投去感激的目光,认真求问:“那你觉得跟学校里谁说一声比较好?”

“绝对不能是张淑芬!我怕她连李老师的救命钱都想抽成。”郑琳琳最先发表意见。

孟和紧随其后否定了负责教学任务的副校长,“那老家伙也不是啥好鸟儿。”

只有徐朗认真思考后给出了完美解决方案,“还是找你们初中部的教导主任吧,你不是说他为人不错吗?而且他职位也够高,有他帮忙事半功倍。”

因为网吧开业最快也得到明年正月,所以最后所谓的投资的事也没聊出个所以然,四个人倒是把给李老师捐款的事谈得七七八八。

连玉回到家就执笔用她的狗爬字给教导主任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信里详细解释了捐款的动机和自己迫切的心情,写到最后还忍不住流了两滴眼泪。

第二天课间操的时候这封信就以飞一般的速度在原四班所有同学中传递一遍,每一名同学都在信纸上郑重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体活课连玉将信正式交到教导主任手里,主任看完也忍不住红了眼眶,一边摘眼镜一边让连玉回去等消息。

两天以后学校就组织了一次隆重的捐款仪式。操场主席台上摆放着一个硕大的捐款箱,学校领导列位在座,电视台的记者手持话筒身后跟着摄像机一个接一个地采访。

捐款是以班为单位进行的,连玉所在的初三三班捐款代表是一个名叫盖玲的女同学,她妈就是大名鼎鼎的三班班主任张淑芬。

轮到盖玲捐款时记者仿佛等待多时,她刚走下主席台记者就将话筒凑到她的嘴边问她的感想。

捐款能有啥感想,无非就是心疼老师没钱治病而已,连玉心里这么想着。

没想到盖玲明显是有备而来,一张嘴就是李商隐的那首相见时难别亦难,说到那两句形容老师的名句时她更是潸然泪下,硬是抹着泪面对镜头抑扬顿挫地背了一篇应用文。

连玉站在人群中间彻底傻了眼,这好像跟她想象中的捐款有哪里不一样。

第158章 人在矮檐下

到底是人多力量大,刘海生说在全校师生的齐心协力下总共为李建荣老师募捐了两万三千多块。

不知道这些钱够不够弥补李老师的治疗费用,但是至少能够把她的房子保住吧,连玉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