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袋乌日罕亲手做的奶酪糖,一袋恩和阿妈烤制的牛肉干。另外还有连心在半路上偶然间在站台上买的一种当地特产黑木耳。
黑木耳晒干之后最大的也不过指甲盖大小,用热水泡开之后大概就有鹌鹑蛋那么大了,大小刚好不用再改刀,可以直接下锅炒。
连心刚开始是打算买来自己家人尝鲜的,列车员告诉她这种黑木耳不仅是当地的特产,卖木耳的人也跟他们熟识,不用怕被骗。
于是连心就把那人所剩不多的木耳全都包圆了,整整塞满一背包。
装袋的时候连心忽然想起陆浩最爱吃木耳。这小子放假就没了消息,也不知道转学手续办得咋样了,现在究竟是在利木还是已经跟家人去了上海。
连心手机里有陆浩家的号码,可她不是十分想打这个电话。
小南风刚开业那个月陆浩妈妈找过她两次,两次都是请她下厨宴客。连心十分感激陆浩当初的“有心之举”,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她们姐妹今天的好日子。所以虽然店里忙不过来,连心还是一句推辞都没有就去了陆家。
第一次是陆浩爸爸请客,请的是陆浩奶奶那边的亲戚。四五个穿着精致的男男女女,操着连心听不懂的方言在客厅跟陆浩一家相谈甚欢,陆浩的姥姥在厨房给连心打下手。
从开始到结束,除了陆浩妈妈进厨房三次让陆浩姥姥休息以外,其余凡是姓陆的没有一个人分给厨房半个眼神。当然,陆浩不算,他当时上课不在家。
饭菜齐备酒席开始之后连心将最后一道甜汤端上桌,这是陆浩奶奶点名要吃的一道菜。
席上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妇女用连心刚好能听见的语气对陆浩奶奶说:“这个小保姆模样长得倒是周正。”
陆浩奶奶用餐巾纸点点嘴角,“不住家的,只偶尔来做一顿饭而已,小地方没法子,连个像样点的厨子都找不到,你们多担待。”
如果说第一次让连心感到不舒服的是陆浩奶奶对利木这个地方的轻视,那么第二次就是对连心的侮辱。
第二次是陆浩妈妈请同学吃饭,那次陆浩也在。他跟连心很久没有好好说过话了,所以待在厨房的时间比在客厅的时间还要长。
但是他妈妈总是叫他过去跟那些叔叔阿姨聊天兼表演才艺,两次下来陆浩就有些不耐烦。
大人们都看出来了,一个女人说话打圆场,“你儿子老往厨房跑,是不是对下厨感兴趣?将来想自己开个饭店啥的?”
陆浩妈妈的语气平平无奇,“开饭店有啥好的?当厨子就更别说了,你愿意让你闺女嫁给一个厨子?”
“你闺女才嫁给厨子呢。”
“我这辈子可没闺女,下辈子就算有我也不能让。”
客厅里传来哄堂大笑,连心握着削皮刀好半天没有动作,心里默默把陆家除陆浩以外的人全都列为拒绝往来户。
后来陆浩妈妈又托陆浩找过连心两次,连心都十分干脆地拒绝了,没想到有一天她竟然找到小南风来了。
那天陆浩的妈妈就像她们第一次见面时那样,穿着一丝不苟的黑西装,脑后挽着发髻,背着手在餐厅里闲庭信步一样四处打量,临走扔下一句话给连心。
“干得有模有样挺出乎我意料的,加油吧。”
过后邓玉梅悄声问连心刚才那个女人是哪个部门的领导,好大的官架子。
哪个部门的领导连心不知道,她只知道陆浩妈妈对家人和朋友可不是这副模样,只有在她面前才莫名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