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1 / 3)

谢知冉的突然出逃的确还疑点重重,保不齐要捅出去将事情闹大。这么一看,在家里解决了总也比被谢知冉闹起来好。

郡主心中已然有了松动之意,嘴上则道:“你那么亲你那个妈,为什么不去问她呢。”

“问是自然要问的,眼下,儿子就是要比对你们各自的说法,才能找出线索。”

“就请您告诉我吧。当年,母亲弑夫儿子没有告发,已算是尽了孝道。这件事,母亲既将儿子也牵扯进来,我想,我有权知道实情。”

*

武威郡主终究松了这个口,而通过两位母亲的言论,谢明庭也渐渐拼凑出一部分事实真相。

谢氏说,她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是谢家的私生女,母亲是谢家的丫鬟,怀了谢家少爷的孩子后被主母赶出家门,改嫁给了苏姓的继父。

继父是个画工,所以她也从小就接触到丹青一道,自十二岁起便能帮着继父画画、补贴家用了。然而时下认为女子的画作闺阁气太重,她的画作也没人欣赏,只能靠替人画画挣一点微薄收入,连拥有自己的署名也不能。

十五岁那年,母亲和继父都得了重病,弟弟还小,家里无以为继。她没有办法,便想着认祖归宗,谢家百年大族,总会给她一些钱。

然而生父并不肯认她,谢知冉找不到旁的法子,便来到京师,寻到一族之长,年仅十九岁的陈留侯谢浔。

谢浔原就是个古道热肠的性子,遑论是自己的堂妹。他为这个并不相熟的妹妹忙上忙下,奔波劳碌,不仅为她争取到了谢家女的身份,还补偿给她一份丰厚的钱财,让她得以奉养双亲。

在谢知冉眼里,堂兄是很好很好的人,他会鼓励她不必因为私生女的身世自怨自艾,无论贫贱还是富贵,只要努力,都可以活出自我,有自己的一番天地。

也是他,时常夸赞她的画作,在时下认为女子不擅长作画、“闺阁气太重”的偏见之下,不仅时常将她的画拿给他的朋友们看,夸赞她鼓励她,还为她花大钱聘请了几位宫廷画师,精进技艺。

那时她很崇拜他,他喜欢梨花,她就给自己取了个“东阑主人”的名号,出自一首写梨花的诗作,“惆怅东阑一枝雪,人生能得几回名”。也是在他的帮助下,十七岁,她就在京城画坛闯出了不小的名声,笔墨千金。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也有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慢慢找回了自信。

一来二去,谢知冉渐渐对堂兄芳心暗许,只可惜,碍于二人同族的身份,再加上堂兄此时已经有了未婚妻子,便始终只能将这份心思藏在心里。

十六岁那年,才刚刚及冠的陈留侯前往凉州迎娶武威郡主,再一年,二人的双胞胎儿子出生。此时谢知冉已然是个十七岁的大姑娘,堂兄也已然成婚,理智告诉她应当远离,然而她始终割舍不掉对堂兄的感情,偶也会借着他们共同的爱好与共同的朋友安平侯沈训等人,约他外出临摹山水,纵使只能隔着人群瞧上他一眼,内心也会很满足。

事情的变故就出在这里。

后来,武威郡主不知怎么得知了她的存在,便认定她女扮男装混迹京中画坛是不检点,接近堂兄也是不怀好意。谢氏说自己起初并不知道堂嫂介意自己的存在,后来辗转从安平侯口中听见,主动断了联系。然而因了前时种种,武威郡主认定了二人有染,自然不会相信,反倒因为丈夫的否认而愈发恼恨,仇恨的种子就此埋下。

然后,就是十九年前,谢明庭兄弟五岁的时候。谢知冉下定决心不再与堂兄往来,加上此时京中安平侯的夫人闻喜县主已然在城中大量散播谣言,言她大龄不婚,是为了钓金龟婿,又泼给她许许多多的脏水,说她与京中一干王侯子弟都不清白。谢氏心灰意冷,从前想要在丹青一道上争荣夸耀的心也就此淡了,遂与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