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1 / 2)

永世县令陆宁身着七品官员的青色官袍,人也似江南四月的修竹俊挺清爽,此时面对这位与自己年纪相仿的长官,眼中不无钦慕:“属下无能,多亏了府台的先见之明,派遣燕参军过来指点下臣,那些偷鸡摸狗、打架作乱的行为才没了。否则,真是不知要怎么办才好。”

“不必妄自菲薄。”谢明庭对这位下属印象不错,此时也不吝赞许,“潥阳郡不拿百姓当人,行同禽兽,致使灾民一夕涌入我们境内,你肯收留他们,没有激起民变,已是做得很好了。”

又问他:“药庐都搭建好了吗?”

历来大灾过后必有大疫,江南地区洪涝频发,他早在去年上任之初便命各县统计好辖区内民间医工的名册,又于今夏端午汛期之前备好抗疫的药材分送各县,防的就是今日这般的情形。

陆县令才因被夸有些不好意思,忙又敛容正色:“回长官,都搭建好了,在营地的东南方,因此地秋冬惯常刮西北风,把药庐修建在东南方,也是为了防止风把疫气吹到营地来。”

“只是,府库里的存粮实在不多,加上郡内调拨给我们的,也就能吃七天,如若潥阳郡一直不肯派人来接,只怕很快就会坐吃山空……”

他们当然不会来接。谢明庭想。

原因么也很简单,对方遣流民到此,为的就是要消耗义兴常平仓里的官粮。

没有粮食,待到明年春天,他自然无力再换算成钱借贷给百姓。那些改制自然也就推行不下去。

如若他没有猜错,从炸毁太湖大坝,到煽动百姓到府衙闹事,再到泄洪永世、驱灾民到义兴境内,这一连串的事,皆是为了这个目的。

所以,无论如何,他都不能为此次赈灾动用明年的青苗粮。

单单一个义兴沈氏哪里能联和潥阳郡搅起这般的风浪,他倒要看看,究竟是谁在幕后操弄风云。

他没说话,只掠了跟随在侧的周鸿一眼。周鸿立刻会意,咬咬牙道:“府台放心,某虽不才,和郡内几个大族还是说得上几句话的。此次永世县抗洪所多需要的那部分粮食,都交由我去筹集!”

谢明庭颔首:“你有这样的觉悟,自然很好。”

“立个军令状吧,你要几日?”

“回府台,三日即可。”

“那很不错。”谢明庭敷衍地与他客套,“等忙完这里的事,你就先回去筹粮吧。”

“周兄心怀百姓,朝廷也是看得到的,将来,本府也会在给圣上的上疏中阐明实情。

朝廷不会放过那些损害国家与百姓利益之人,自然,也不会让真正心怀黎庶、公忠体国的贤臣寒心。”

周鸿连声应是,又僵硬地笑:“能为义兴百姓分忧,某荣幸之至。”

他自己就出身义兴周氏,家中良田广厦,仓廪丰实,稻米流脂。说是筹粮,实则也就是筹的自己和族人的粮。

想起那将要花出去的白花花的粟米,周鸿难免心疼。却也只能安慰自己:一来,历来大灾大难也要施粥博取名声,二来,自己对大坝被炸事知情不报已经惹怒谢明庭了,自当弥补。比起阳羡吴氏灭族的下场,多花些粮食又算得了什么呢?

*

事情就此安排下去,当日下午,既视察过永世县的流民营地,周鸿便回了郡城找族中父老筹粮。

谢明庭则留了下来,亲自接见潥阳郡的灾民,访妇孺,问高年,询问他们的受灾情况和日常所需。

一边是视自己如洪水猛兽的自家父母官,一边是不但不驱逐、反倒收留他们的临郡长官,两相对比之下,潥阳郡的灾民无不感激涕零,聚坐在他周围诉说衷肠。

两个时辰后,谢明庭起身离开。

“这里已经看完了,带我去药庐吧。”他对陆县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