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实在有些不明白。

有什么恨,能持续十几年之久。

姜南听到顾淮声的话,脸上表情再也维持不住,已经变得有些难看了起来。

这变化落在顾淮声的眼中,他更加坚信自己心中所想。

姜南被顾淮声的话勾起了回忆,他回忆起了往事,想起了王玉,脸色竟变得有几分苍白。

当初他被宋阁老派去南方处理改稻为桑的事情,宋党的人,自然也是想要抢占江浙一带的主动权的,毕竟王党势大,如果江浙一带也落进了他的口袋中,那对他们来说显然不是一件好事。

那年,一起去了南方的,还有王玉。

姜南早在去之前,就在京城中听说王玉的名声。

他是王顺独子,为人和善,平日时常出入宫闱之中,和皇帝都快称兄道弟。

他听人说,他生性纯良。

这对姜南来说,是个好消息,如果王玉真是这样的性子,那江浙的地,他也能有更多的成算了。

一开始的时候,他刻意接近于他,王玉确实也如他人所说,是个很容易亲近的人。王玉对他并没有什么防备,即便说,他们两人立场不同,阵营不同,可他还是很乐意和他交朋友。

一开始姜南也没想要对王玉下手的。

只是后来他发现,王玉对江南的地,好像很有执念,他对那里势在必得,姜南曾旁敲侧击向他打听过,王玉为何要这般,他从他口中套出话,才发现,他说想办好了事,到时候带着妻女回家见父亲。

王玉实在是太不设防了,他以为看着面善的姜南会是什么好人,姜南大他几岁,他总是喜欢笑着唤他一声“姜兄”。

如果真要争地,姜南其实是很难争过王玉的。

王玉虽然很蠢,可他是首辅独子,所以不管办什么事其实都是有些便捷的。

姜南看着王玉每日兴冲冲着想着办好改稻为桑的事,心中却生出了一个不好的想法。

其实,只要王玉死了,什么事情都会好办起来的。

起先这只是一个微妙的想法,可是后来,这个想法越来越深,在脑海中渐渐挥散不去。

江浙的地落到了王党口中,必然是坏事一桩。

王顺早就做过不少的坏事,王玉是王顺的儿子。

所以他想,父债子偿。

他做这些也没有什么的,他这要算也该算.......替天行道。

姜南在深夜邀王玉出门,说是有关乎改稻为桑的要事相商。

王玉相信他了。

王玉出门了。

可姜南却把他的行踪泄露给了那些不愿改稻为桑的农民。

那些人憋着一肚子的火,浑身上下全是怨气。

若让他们知道王玉在深夜出门,想也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他也挺喜欢王玉这个人的,毕竟在这烂水沟一样的朝堂上,他从来没有碰到过像王玉这样干净的人,他干净得都有些不像是王顺的儿子。

可没办法,他们在对立面,要了他的命,办好了这处的事,姜家就能平步青云。

他经历过姜家显赫之时,后来也曾落魄过,家人供着他走到如今,可即便说后来他中了状元又如何?一个状元,在偌大的京城,在世家丛林的京城中,根本就不值一提,即便入了翰林院,他也就是个声名好听些的状元。

事到如今,他根本没有资格去心软了。

走下去,他只能让自己不停地走下去。

人总是会选择性去遗忘一些不大美好的记忆。

那件往事,姜南已经选择性忘记很久很久。

因为一想起王玉,他也觉被苦痛折磨。

许多时候午夜梦回,都会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