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金玉明美。

王顺到底有多爱这个孩子,从他的名和字中都能窥见一斑。

太和帝还记得当初王玉是如何高兴同他说自己的字,他说,“皇上,爹给我取了个字,我偷偷在他书桌上瞧见了,琼璋......您往后也可以唤我琼璋。”

琼璋是个很单纯善良的人,高兴不高兴几乎都在脸上,就像是民间说的那样,就叫“歹竹出好笋”罢,同他这个父亲比起来,琼璋都单纯得都有些可爱可怜了。

说起了伤心事,皇帝不由沉沉叹气,“若当初朕不叫他下江南就好了,也不至于这般......可惜当初他走得早,也不曾娶妻,没留下个一儿半女的,否则现下也都差不多和太子公主们一个年岁了。”

太和帝和王玉年岁相仿,皇帝只大他几岁,因着一人是王顺的学生,一人是王顺的独子,两人虽一个为君,一个为臣之子,却也关系甚好。

当初王玉甚至还同太和帝在一起读过书。

若是王玉活着,现下也当差不多有四十了。

见他提起了往事,王顺手上动作微顿,却很快恢复了常色,“那也怪不了皇上,要怪也是怪臣自己,操之过急,逼之过甚,非要迫他下江南,也怪他自己不争气,不能从江南活着回来,这般下场,怪得了谁?”

王顺对这个独子素来是寄予厚望的。

可没有人是生来就厉害的,总是要有去长大的时间,琼璋最后没能等到长成父亲眼中那样的人,就已经死了。

也或许是这个名字太贵太重,琼璋最后还是有些消受不起。

王顺道:“也罢,过去了这么些年,都是些往事了,人都已经去了要二十年,再提也没甚意思。”

趁着王顺说话的功夫,太和帝已经落下了最后一子,这场棋局,太和帝胜。

从前太和帝年岁不大之时,总下不过王顺,可是如今,王顺渐老,太和帝的棋也赢得越来越多。

残局已定。

两人起身,往茶桌边走去。

太和帝问他,“那到时候老师可会去顾家参加婚宴?”

王顺笑了一声,“都不曾给我发帖子,何必去讨嫌呢。”

竟连表面功夫都不愿意做,太和帝也有些许意外。

看样子,这顾家是真有些烦王顺。

也是,他们两家做派大相径庭,顾侯爷便和他不对付,顾淮声也和他家老子一个样子。

这回就连请帖都直接不发了。

王顺却不在意,他笑,“看样子小侯爷这还是在记恨我,记恨我当年害了他的老师。”

太和帝却不认可道:“怎么会呢,他岂会是这般公私不分之人,哎,他老师通敌叛国证据确凿,您也是公事公办,再说,他不早就同他老师闹了不痛快吗,想来也不当为这事怀恨在心才是。”

听了太和帝这话,王顺也终没再去开口。

眼看时候已经不早了,王顺便起身告退,归了家去。

回去了王家之后,下人说宋玄景在里头等他。

王顺点头算是知晓,而后往屋子里头去。

果不其然,宋玄景正坐在椅子上等他。

王顺走近,见到烛火下他的脸上青一块,紫一块,不由问道:“你弟弟打的?”

宋玄景点了点头。

王顺没再看他,慢慢走到了主座坐下,他沉沉地吐出了口气,道:“这回实在是有些可惜了,若能判宋玄安舞弊,他这辈子就毁了,这宋家于你,也就是囊中之物……偏偏顾淮声插手。”

现下宋玄安好好的,即便是没中举,那也有些烦人。现下看清了宋玄景的真面目之后,也不知道将来会如何。

总之,也是一枚隐藏的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