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嘘。”

高闻雁笑着提醒他。

“现下我是有霜姑娘。”

“对对对!有霜!”

“月落满天有霜明。”

“好名字,好名字。”

这些文人墨客真厉害,什么名字都能给圆得极致风雅。

“这位是随我一起出行的好友,颜楚,颜公子。”

温子书这才发现还有一个人,他热情地朝楚序寒暄。

“幸会!幸会!”

岂料他这一眼过去,笑容生生地僵在了脸上。

楚序眸子淡淡,倒是毫无波澜。

高闻雁并未发现异常,仍在对楚序介绍。

“子书立志走遍天下河山,这些年四处游历,见闻都相当有趣。”

“略有些故事罢了。”

温子书笑着点点头,错过目光,不看楚序。

“走罢,且带你们去这最好的酒楼看看。”

他们一路上遇到了不少人,温子书竟认识大半。

于是招呼不断,向这个问安,又朝那个问好的。

温子书说,每年十里荷塘的盛宴他都会赶来。一来二去,对知鹤城十分熟悉,俨然是第二个家了。

高闻雁不留情地拆穿。

“你已有许多第二个家了。”

他哈哈大笑,道:“尚无第一,皆是第二!皆是第二!”

说着,已到了望荷楼。

不愧是知鹤城最好的酒楼,装修是下了功夫的,十分对文人们的口味。

不仅四处备了笔墨,连题诗的屏风都比寻常的酒楼要多。

此时尚未到午膳的时间,望荷楼却已门庭若市。

那小二见是温子书来了,热络地上来招待,将他们引到了窗边的最佳观赏位置。

“如何,可是不错?”

他向高闻雁得意地眨了眨眼睛。

温子书是越国人。

越国虽然只是一个小国,水土却将人养得极好。

越国人皮肤白净不说,眸子更是浅浅的,宛如琥珀一般。

他此时在阳光底下,双眸更是宛如琉璃般动人。

温子书道:“这里的白茶与绿茶都是极好的,有霜喜欢哪个?”

高闻雁不懂茶,于是转过脸看向楚序。

她笑道:“颜公子是个讲究的,且问问他。”

“便白茶罢。”

酒楼里好生热闹,他们连说话都得提高三分音量才行。

温子书将窗开得大了些,远看莲塘,那一片片荷花与天边相接,实在美丽过人。

无怪乎那么多人不远万里,也要来这十里荷塘看一看。

隔壁有人在玩飞花令,氛围十分火热,引得温子书频频朝那边望去。

“想去便去罢。”

高闻雁无奈。

他嘻嘻一笑:“还是有霜体贴。”

温子书很快就和那些人打成一片。

高闻雁微微感叹。

“子书性格是真的好。”

楚序好奇:“你们是如何相识的?”

“两年前,杏花楼举办过一次以诗会友还是什么的,子书正好在大宁,便也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