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会议结束,南雁没有说一个字。

倒是让与会的这些厂长们有点懵,忽然间意识到不太对劲。

这会议讨论出了个啥?

啥也没讨论出来啊。

这算怎么回事。

一群人有些慌了,想着找林辰商量下,打听一番这位高司长的态度,但没能找到人。

找不到林秘书,找到杨秘书也行。

杨光倒是能敷衍,“是这样的,这边的工作由林辰同志负责调度,我不太清楚。”

他的敷衍大法并不是特别好使。

毕竟这些厂长们谁还不是个敷衍高手了?

但杨光和林辰到底不一样,在部里待了那么些年,又跟着南雁四处跑,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他不要太清楚。

他不想开口,没人能撬开他的嘴。

这么折腾下去不是办法。

几个厂长也只能放缓口风,“我们不太熟悉高副部长的行事风格,要不杨秘书你提点提点?”

杨秘书笑了笑,“我们领导没什么行事风格,做实事老实做事就行。”

这话说了跟没说似的。

但谁都拿他没办法。

“各位,我还有工作要忙,就不耽误大家时间了。”

谁耽误谁很明显的事。

但他这么说,其他人能有什么法子。

还能撒泼耍无赖拦着人不让走吗?

杨秘书从容离去。

瞧着人走远了,有厂长骂了一句,“什么东西!”

“算了少说两句,都不容易。”

一个机要秘书的确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然而现在涉及到厂子的合并,未来发展动向。

合并也好,没被合并进去也罢,都要考虑到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拨款支持。

除非他们真能不管不顾,否则还真得对这俩秘书客客气气的。

毕竟现在全国的光学仪器厂,都要对高南雁负责啊。

事实上,这唾骂声杨秘书也听到了。

领导问起的时候也顺带着说了这么一句。

“本事不大脾气倒是不小。”南雁骂了一句,“知道是谁吗?”

杨秘书笑了笑,没回答。

“先去吃饭吧。”

杨秘书点头,没曾想在饭桌上又看到了那个平头的青年。

姓汪。

汪小超。

青年有些激动的阐述着自己的创业理念。

他曾经代替大舅哥在当地的一家玻璃厂工作,善于学习的人知道该如何制造玻璃,更是看到了一些商机。

国内的代表团去西德考察,似乎有引进汽车生产线的意图。

“一辆汽车要六块大玻璃,我们哪怕只能拿到其中一块呢?”

这也是很大的市场。

“去考察但并不见得现在就能引进,而且汽车产线的引进也不是三两天的事情,可能三五年,你确定有三五年的时间耗?”

汪小超愣了下。

“之前做什么玻璃的?”

“就普通的门窗玻璃。”

“门窗玻璃和汽车车窗玻璃的区别在什么地方?汽车玻璃的制作有什么特殊工艺,你了解几分?”

汪小超瞠目结舌。

显然,他并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

南雁倒也不是想要嘲讽他,只是她曾经主持过工厂的建设,更清楚经营上的门道。

技术问题可以解决,经营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