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也少不了调试这一过程。

之前南雁用了好几个月,这才完成大化肥设备的调试,但现在不一样,在微型计算机加入生产阵营后,只需要操作这些计算机,就可以完成工作需要很多人配合才能完成的工作。

过程的简化,让化肥厂的工程师们叹为观止。

那笨重的微型计算机,竟然有那么大的用处?还真看不出来。

但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所需要学习的东西增加了。

需要学习的不止是工程师,还有工人。

尽管化肥厂一直强调轮岗,这些工人们不止熟悉一个岗位的作业操作,但涉及到计算机相关,还得从头再来。

较之于新招来工人,让他们直接来操作,当然是这些老手们来这边忙活,更让人放心。

当然,也不完全是老手,还有新人进来。

投产多年的化肥厂总算是向外界招人,消息迅速传播开来,群众踊跃报名给自己争取机会。

自然也不缺乏那些领导干部的家属。

作者有话说:

一更啦

第141章 整顿风气

新化肥厂说是数控机床, 干活比之前轻松多了,属于活少钱多不累人的工作,谁不喜欢呢?

这说法传播开来, 让季长青有些无奈。

“你说现在该怎么办才好?”牵一发而动全身,他就算是看不惯同事的作风, 却也不好说什么。

这种谋小利的太多了, 整顿沧城地区的风气?

季长青还真没这个胆色, 他就算想, 那也得有组织部点头啊,自己说的压根不算。

他能做的,也就是以身作则, 省得再把这股风气给传染开。

南雁一贯体谅人, 知道他有难处也没再刁难,“放心吧, 机会是给了的,但能不能上岗还得看自己的本事。”

既然对外招工, 那自然是一视同仁,干部家属也好,普通群众也罢,他们都有这个资格。

你总不能把干部家属开除群众行列吧?

不可矫枉过正。

但最终谁能成功被录取, 那就不一定了。

新厂区一共引进了五条相关生产线,其中化肥厂那边二百来人先调动过来。

还有四百多工人的缺口。

南雁打算先安排一场考试。

她将平日里总结的生产操作以及一些生产安全条例汇集起来, “把这些印刷成册, 发给报了名的同志们。”

薄薄的册子大概五十来页,吴孝钢稍有些迟疑, “这些会不会有点多?”

“多吗?这才哪到哪。”

南雁笑了起来, “通知下去, 报名的都要人手一份,回头参加初步遴选考试。”

初步遴选,那就是说还是第二步甚至可能第三步遴选?

吴孝钢觉得这倒也不失为一种好法子。

地委还有其他单位总想着塞人过来,但塞过来的人能发挥多大的作用?

他可不看好这些领导干部的家属亲友,大部分都是吃饭不干活的那种,吴孝钢见惯了这种情况。

既然不好拒绝。

那就选个别的法子。

比如说通过正规的考试将人淘汰。

但他又担心,淘汰的人万一过多,最后真正能用的人不够怎么办?

“宁缺毋滥,不用担心这个。”

这次报名的人很多,堪比南雁曾经看到过的考公大军。

工人岗位在这个年代有着特殊的魔力,吸引着绝大部分国民。

考试只是一个初步遴选的手段,选出那些初步符合条件的人。

至于后面,还有其他关卡有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