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是有的,但不见得所有人都一条心,也会有人有别的盘算。

南雁的话让江副部长叹了口气,“那我还是请不动你?”

“其实真的不需要我,您这边只要把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导入正轨,基本上就没什么问题。”

所谓的导入正轨,那就是产业化。

低端的集成电路市场利润相对少一些,但那也是肉啊,先从低端市场做起,占领了市场再说。

而且南雁觉得,日后一旦日本半导体强势崛起,那么他们的机会就会到来。

当初美国搞死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又扶持了韩国和台湾的半导体,但全产业的布局何尝不需要时间?

只要抓住这个时间差,中国的半导体其实可以发展一波,即便是回头面临着打压,海外市场会丧失,但只要把国内市场牢牢抓在手中,也能通过内循环来实现良性的发展。

要知道当初国内半导体产业只有最低端的代加工,没有自己的东西,技术没有市场也拱手让给了别人。

为什么不自己拿着呢?

超级大国的争霸有苏联在前面顶着,日后半导体产业之争有日本当出头鸟挨打。

他们在后面猥琐发育,跟上步伐就好。

南雁简短的说起了在会议上讨论的内容。

江副部长对几个点颇是感兴趣,这让简短的内容都变成了详细的阐述。

而他的兴趣使然,让第二天的会议推动的极为顺利。

芜湖无线电厂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工业部这边拨款支持,引进最新的半导体设备。

日本在这方面倒是没有拒绝,觉得中国就算有最新的设备也没用,毕竟压根没这技术,新设备也只会放在那里吃灰罢了。

等过两年,他们稍微花点钱就可以把这设备给回购回来。

到时候在高价卖给中国的厂商,这样就可以赚上两笔钱了。

因为之前的洽谈中就涉及到半导体厂的建设问题,所以在这件事上日本人笃定中国是心急要吃个大胖子。

负责洽谈的江副部长也适当的表现出了一些“急功近利”的模样,在四月初顺利谈下了最新设备的引进,月中时这条全新的晶圆生产线已经来到了芜湖。

黄主任兴奋的跟南雁打电话,“真是好东西,等回头小高你再来芜湖,我说什么都要请你吃大餐。”

这条全新的3英寸晶圆生产线已经被摸了一个遍,不止是投入到晶圆的生产中,更重要的是要被“拆解”,打造属于国产的晶圆生产线。

二月份集成电路技术的突破让这条晶圆生产线迅速投入到生产之中,相关半导体芯片的出口,让芜湖无线电厂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就把引进这条生产线的钱给挣了回来。

这是日本人压根没想到的事情。

当然,这也是后话。

南雁多多少少松了口气,在美国半导体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如今半导体技术不过是刚刚起步,想要追上国外的进展不算什么难事。

最初别落下进度就好。

一如她跟江副部长所说的那样,只要将国内的半导体事业导入正轨就好。

现在的无线电厂有了这条生产线,可以有产出,不再是单纯的依靠国家拨款才能搞发展。

这个投入产出比的问题算是得到了解决。

投入少产出多,国家当然乐见其成,傻子才会把这产业给砍掉呢。

四月的天气春意明媚,南雁挂断电话看向外面。

又到了柳絮泛滥的季节啊。

她想着等下了班去制药厂那边一趟,看看孙时景今年还不是还被柳絮折磨。

没曾想路过大运河时,竟是看到了熟人。

说是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