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故乡,师傅有那么一点点的伤感。

段莹莹也有。

但很快她就忙碌起来,就像是曾经在陵县那样,师傅总会极尽可能得动用有生力量。

比如说又去干校找人。

师傅是个决定聪明的人,知道大家都需要什么。

很快就找到了沧城本地的肉联厂,她给牵桥搭线让肉联厂创收,肉联厂则投桃报李的给工地这边送生猪过来。

在开水煮白菜的时下,每天都能在碗里看到肉那可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何况这本就是中央指派的工程建设。

大家伙干活的热情越发的高涨。

段莹莹还小,不适合去工地。

所以更多的时间,是跟那些干校的专家教授们一起研究那些资料。

外文资料,涉及到机械设备种种。

她的英语就是在那段时间打下的基础,甚至还积累了相当多的机械化工类知识,即便日后没有学计算机,段莹莹也不会缺乏出路。

其实还没到沧城,她们师徒俩的生活就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足以让段莹莹在师兄姐中吹破牛皮,其他人还没办法反驳的事实

她当时跟着师傅去首都开会,见到了主席。

还得到了主席的赠书呢。

就连师傅都羡慕的很。

只不过段莹莹那会儿还小,没能看出那浓浓的羡慕。

好在后来,师傅也得到了这么一套赠书,还有他老人家的签名。

这也成为师徒俩关系亲密的有力证据。

当然在沧城期间,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应该是72年初,师傅被首都唤去,担任总统访华期间的陪同人员一职。

彼时段莹莹自然去不了,却也隐隐听说了些。

工地这边听说了消息后,对师傅越发的敬畏

那时候的大家伙其实都痛恨美帝。

但他们又是最听话的人。

国家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这些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带出来的领导人,总是英明神武的。

而能够被领导人看中,点名去首都做地陪的师傅,也同样的可敬。

师傅后来又把姚知雪阿姨从陵县喊了来。

那会儿她们在陵县就在一个宿舍,说是无话不谈的好姐妹都不过分。

姚知雪阿姨过去在陵县帮忙抓养鸭羽绒服制作什么的,现在来到沧城也是发挥所长,帮师傅开发副业。

陵县有红武公社,沧城也不甘示弱,他们的红星公社也很上进。

不止如此,师傅还跟那个展部长的姐姐关系很好,弄起了黏土娃娃,也是沧城的一个本地特色,还出口到了国外。

更重要的是沧城的季长青季主任人也挺好,“就是爱八卦。”

师傅吐槽过这么一句,但看得出,师傅还是很喜欢这个季主任的。

在陵县的时候,师傅依旧在往外跑,而且还要出国。

谈设施设备的事情。

她很厉害,即便是弱势者,依旧能够谋求到最大的利益。

用仝远叔叔的话来说,“技术管理她都有。”

这话已经是很高的评价了。

当然,段莹莹觉得这远远不够,师傅更厉害。

但再厉害的人,却也有遇到麻烦的时候。

师傅遇到的麻烦,源自于沧城出身的一位将军。

他老家的子侄调.戏了年轻姑娘,而其他人有样学样,还动到了师傅身上。

尽管师傅并没有受委屈,甚至还暴揍了那流.氓一顿。

但这件事还闹大了。

师傅总是敏锐的,她察觉到了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