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2 / 2)

出宗谱,世宗才知晓自己这个孙子的存在,下令为他序齿……可惜世宗去世后,再也没有人能护住他们母子。”

“乐安妹妹,陛下唯一亲密的兄弟姊妹也就唯有你了,此事他并不知情,还希望你,莫要因此事怨恨他……”

这一日,直到何令菀离去许久,薛稚也未能从怔神中抽离。

她趴在案上,香腮枕臂,烛火在她瞳孔中映出游离的影子,又很快被涌上来的泪水模糊。

“那位何娘子倒真是贤惠。”青黛走进来,清理过案面,奉上餐食,“不过还没有嫁进皇室,便想着替陛下说好话了。”

这一声颇有些嘲讽的怒气。想起那夜的事,薛稚也是脸上一红,撇过脸拭泪:“她应该是不想谢郎和皇兄交恶。”

她是个无足轻重之人,唯一还有点价值的,便是和谢家的姻亲关系了。

不过,她还是很感激何令菀,能告诉她真相。她会遵守与何太后的约定,婚后随谢郎外放,余生也不要回建康。

七月初四,宜嫁娶,宜入宅。

沿途披星戴月,风雨兼程,跑死了七八匹马后,桓羡终在这一日行至建康对岸的六安地界。

从雁门至建康,三千里地,好在紧赶慢赶也总算是赶上了。他于正对渡口的山崖上勒住马头,山崖之下,长江若银河横亘,钟山巍峨,石头虎踞,建康城千门万户、千宫万阙皆隐于烟波浩瀚之中,看不真切。

“还有多久前来接应?”

他掉转马头,问其后跟上来的亲卫伏胤等人,声音里尚有长途奔袭的劳累喘息。

伏胤正伏在马上深喘,闻言立刻禀道:“回陛下,一个时辰以前已与丹阳太守去了书信,想是已经到了。”

丹阳太守是都城长官,总管京畿一切事物。之所以给丹阳去信,为的是瞒过宫里,与尚书台。

桓羡垂目,渡口中商船熙熙攘攘,皆是百姓。哪里却有官船,显然未至。

再举目一望,天边悄然泛出浅浅的红霞,日暮风吹,叶落依枝。桓羡心头忽然烦躁不已:“罢了,去寻些平民的衣饰来,改乘商船,先行渡江。”

又冷声一笑:“朕怎么知道,前来迎接朕的,会不会怀有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