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2 / 2)

结二十万大军向朔州逼近,朔州城池坚固虽可抵挡,然一场恶战亦是在所难免。薛承上书朝廷,请求做好应战支援朔州的准备。

两朝交好已久,未想对方竟会于此时撕毁盟约公然南下,朝中几乎为之炸开了锅,纷纷控诉起柔然的背信弃义、商讨着御敌之策。

如此一来,召薛承回来是不成了,思前想后,桓羡决定亲征。

毕竟,他不去,北方那些州郡说不准便要蠢蠢欲动地投敌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大楚国都一日远在长江之南,对北方的控制便一日有限,他现在尚且年轻,为政勤勉,还有工夫北巡巩固统治,若是换了位体弱的君主,只怕黄河以北都要拱手让敌。

大战在即,亲征已是不可避免,然自己走后,为防京中有人作乱,他还得调一个人回来,替他稳住京中局势。

“拟一封旨意吧。”

他叫来万年公主,“将谢璟调回来,就说,授他以中护军之职,掌管京中禁军。”

六月甲子,敌冦武川;丙辰,冦柔玄;怀荒郡太守不敌,投降柔然。

七月,柔然的七万精骑兵作为先遣部队,已正式抵达朔州城下,等候大军集结。

朝廷已于一月之前便颁下诏令,急召并、定、冀、兖四州之兵,北赴朔、恒二州。同时征调四州百万民夫,为沿线开赴战场的军队运送粮草军械。各路大军,亦都源源不断地向北集结。

朝堂之中,尽管大臣们极力劝阻天子亲征,然桓羡心意已定,最终决定于七夕之后,亲率淮北一带大军北上。

谢璟便是在这种背景之下被押解回朝的。

从江州到建康,快马加鞭也要二十日。他被解除了原先的拘禁令,回到建康。入城之后,更是急得连衣服也不及换,便被叫到台城之中。

“陛下在等你。”派人接来他的万年长公主言简意赅地说道。

谢璟不解,跟随前来接人的宦官步入玉烛殿,青年帝王玄衣纁裳,头上的冕旒还未去除,正负手立在窗下。

“回来了。”

他回过身来,眉眼冷如刀锋,“知道叫你回来做什么吗?”

上次见面还是会稽镜湖之畔,本以为此生都会在江州日复一日单调的屯田工作中度过,未想还会有与他再见的机会。谢璟心情复杂:“陛下要我统管京城禁军?”

将近一年的屯田时光使得他性情变得沉稳平和许多,纵使心间再为痛恨,面上也是四平八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