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1 / 2)

上阳村出产的野生天麻,不仅品质好,处理、加工也非常注意细节,一经销售到外省市,市场上得到的反馈也是一致好评。

如今,已经用不着他们卖力推销,就有不少合作社闻风而来,主动找到了青市,要求搭桥牵线。而青市又联系了黑山县里,转述合作社的希望和上阳村的天麻加工厂签订长期的购销协议。

上阳村的天麻一时之间供不应求,订单都排到了年后四五月份。

照着这个趋势,一旦人工种植出天麻,产量能保证,上阳村的发展潜力无限。

看着上阳村蒸蒸日上,村民们手中活络的钱也多了,大伙心里都热乎起来。

这个时候,他们终于意识到知识能改变命运了。

敢情他们上阳村穷了这么多年,就是因为不读书、不学习,吃了没文化的亏!这徐老师一来,就带领他们摆脱贫困了,现在正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至于为什么这几年里来了一批又一批知青,留下的、走了的、嫁给本村的……都有文化,怎么就都没做出成绩呢?

这个问题问得好,秦绵老师早就给出了最标准的官方答案。

不是读书不好,而是大家没读够。知识储备不够,导致他们能力有限。如果继续学习,继续努力,相信有一天也会和徐老师一样厉害,哪怕不是一样厉害,缩短距离也是好的。

总而言之,要多读书,多学习,努力向徐老师看齐!

这不单单让村民们恍然大悟,就连潘勇和郑曼玲都被洗脑了,真心就觉得:自己不行、能力不够的原因终于找到了读书不够,学习没学到火候,一知半解,完全不够深刻。

从此,上阳村、下阳村掀起了一股学习热潮以徐老师为榜样,发奋读书、改变命运!

不单单孩子们在学习,连知青们平时上完工回到知青所,也人手一本书,发奋学习起来。

这也就阴错阳差地促成了2年后,国家恢复高考,上阳村和下阳村的知青们几乎都考上了大学,这命中率之高,震惊了全国。

上阳村的孩子们被陆陆续续送回到了学校,下阳村也受了感染,其次是旁的村的,一些师资力量不足的村,听到风声,哪怕多走几里地,也要把孩子送过来。

向阳小学的新校舍目前是附近几个村最大的,而且免学费。针对本村学生学费和书本费全免,外村的学生免学费,只交书本费,但这也比其他学校都交的要好。

向阳小学的学生从原来的45个,增加到了113个,还在不断增加中。

规划的教室是够了,但是老师又不够了。

老师只有秦绵和昭颜,后续通过组织考试选拔,选出成绩优秀的前三位入职。其中上阳村的知青陆志远,杨静入选,还有1个知青是其他村的。

这回,冯婷婷、孙鹏的积极性倒是很高,没像上次一样干等着,他们现在也意识到了,上阳村前景一片大好,多的是县里,其他村往这输送人才,她一初中毕业的,真的算不得什么。

以前死也不愿意去向阳小学教书,是因为村民们压根不认可读书识字,拿个应得的工分,还要被吴大志一伙指桑骂槐,就别说津贴了,被人指着鼻子骂跟他们抢孩子是常有的事。

现在都想去向阳小学教书,是因为一个徐慧敏老师让全村人的观念都发生了变化,争先恐后地把孩子送进学校读书了。

最主要是向阳小学的老师,福利待遇出奇得好。不仅有工分,补贴也比其他地方的好,除了国家的补贴外,还有上阳村自个发放的奖金,上阳村现在不缺钱。

当天来考试的,不止有上阳村的知青,还有下阳村的,和其他没有学校的村的知青,高手如云的情况下,初中毕业的冯婷婷压根不够看的,100分的试卷考了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