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1 / 2)

这也是村长极力想把村学校办起来的原因之一。他知道读书的好处,知道知识的力量,他私心里希望自家儿子能读完初中,再读高中,多学了知识,多长了见识,走出大山。

村长絮絮叨叨的,把这些事跟徐老师推心置腹地说了遍。

小儿子吴勤平时话挺多的,可饭桌上有表哥贺臻,小脑袋愣是一点都没敢抬,规规矩矩地吃着饭,眼神还自以为隐秘地偷瞄着对面坐着的徐老师。

一开始,昭颜还有些拘谨,但话匣子一旦打开了,也就自然多了。

上阳村以种地为主,村民的收入也都来源于这个。

至于种植的农作物,闹饥荒那会儿,为了不饿肚子,家家户户都种了薯类。现在好过些了,国家大力提倡种植谷类作物,提高粮食产量。

如今,上阳村的农作物主要以稻谷、苞谷为主,也有些高粱、红薯,但农作物产量低。

一开始,村长只是以为城里的女娃子对农村种植感兴趣,徐老师问他就答什么。可聊着聊着,就发现不是那回事了。

实在是徐老师问得太详细!

比如,上阳村主要农作物稻谷和苞谷的选种问题;再比如肥料方面的使用;还有病虫害的防治等等。

一个个问题,鱼贯而出,既有针对性,又有知识性。

问到最后,把他这个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农民给问懵了。

他脑袋发懵地看向身旁的外甥这徐老师是不是太认真、太敬业了,教书之余,还关心这个,倒是一时之间把他给问住了。

贺臻更直接:“你回答不出来,还指望我能回答得出来?到底谁是村长?”

气得村长好想揍他。

最后,贺臻说吃完饭直接带徐老师上大队看看去,里面历年种植主要粮食多少,什么品种,亩产多少,记录得详细着呢,还有秋粮刚收,库里多的是,可以亲自去看下品种。

昭颜冲他笑着点了点头,低头吃饭。

因为心里惦记着事,昭颜匆忙扒了几口,就眼巴巴地端坐在一旁盯着还在吃饭的贺臻。

这眼神,谁顶得住?

贺臻看了看手上大半碗的苞谷饭,顿觉不香了。就着泡制的酸菜,大口地扒拉了几下,狼吞虎咽吃完,一抹嘴,站起身道:“我吃完了,走,带你去看看。”

“我不着急,你可以慢慢吃。”

贺臻:你的眼神可不是这么说的。

村长见这架势,自己磨磨蹭蹭的也不合适啊!而且进粮库,还得他亲自开门。

于是,一行人吃完饭,先去了大队办公室,随后又去粮库看了下粮食种类,昭颜还特地查看了下收割回来的谷子杆和苞谷杆。

“这些秸秆,我们通常会燃烧后再利用,变成草木灰,也是一种肥料。”村长见她看得认真,生怕城里女娃不懂,在旁解释了几句。

“还有其他肥料么?”

“粪肥。人粪、鸡粪、猪,都有用。”

昭颜眉头轻蹙,村长看她煞有介事的模样,难不成徐老师这都懂?

一路上,昭颜把自己脑海中的思绪梳理了下,做了总结。

回到村长家的时候,她就开始说她的观点。

“上阳村农作物产量低的原因,我分析了下,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选种问题上。上阳村种植的是常规水稻、苞谷品种,品种的抗逆性高,但是苗不是很高,造成不能高产,水稻亩产只有400-500斤,实在太低。”

“大多时候都到不了500斤,打出米后,再上交国家三成。这要是家里人口多的,哪里吃得饱。”村长叹了口气。

“第二个、农作物的养肥不够。刚才村长你也说了,上阳村目前用的是传统的草木灰或者粪肥做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