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敬二子正为弋阳、义阳两地太守。桓泌微微眯眼,语声凛锐:“行之以为,孤处分得如何?”
“不妥。”
当着侄儿的面,谢珩也没太与昔日的上司留面子,“颍水殷氏经营豫州数年,临战换防,实为大忌。大司马今日对殷氏穷追猛打,只怕逼急了子敬,来日恐有桓、文之举啊。”
所谓「桓、文之举」乃指齐桓晋文称兵犯阙,然谢珩实则借此讽刺桓泌也曾举兵逼迫朝廷。谢沂面色微变,适时岔道:“天色已不早了,叔父,我们还是入台城吧。”
桓泌面色不虞,丢下一句「行之对时事看得倒是透彻。」拂袖率先入宫门。
三人同入台城谒见天子。小皇帝先听小黄门报了大司马来朝,无限愁容,后听说谢沂回来,喜形于色,旋命宫人备上酒食,留他们在宫中用了早膳。也学着人君模样,召集尚书台众臣,悉心听他报了南兖州八郡二十城的近况,又召他商议军国大政,一直听到傍晚用了哺食方止。
乌衣巷里,桓微则于隅中时分便回了娘家。桓旺亲自驾车来接的,他如今闲居在家,闻说妹子回京一溜烟赶车过来了,见她腰肢似又抽条了许多,把脸一拉,不高兴道:“皎皎怎生瘦了这许多?谢仪简苛待你?”xs74w
眼睛又心有余悸地往她身后乱瞟,生怕那小娘子也在,又要拿那许多的酸道理教训自己。
哪有在人家家门口说人是非的?
桓微赧然,携采蓝上了车轻声与兄长解释乃春日衣裳轻便之故。车声辘辘,停在青溪里大司马府邸前。李夫人同桓芙姊妹喜不自禁,迎她入府进澄心堂坐了,桓萝眼泪汪汪地泣道:“古诗里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我与阿姊,已有八百一十个月、六十七年未见了。”
她如今同桓芙在李夫人处学持家管理账簿,九章算术记得很熟。案上皆是摊开的账簿和算筹,显然两人一听她回来便赶来接迎。桓微止不住地眼眶发酸,还如小女儿一般俯在李夫人怀中,“我亦十分想念姊妹们和阿姨。”
这时,李夫人的婢子阿竹上前:“夫人,卢氏和陈氏闻说十一娘子归宁,特来拜见。”
李夫人如花面上流露出一丝嫌恶,桓微听这二人名讳耳生,不禁问:“这两人是谁?”
“是丹阳郡尹送给父亲的姬妾。什么东西,也敢往阿姊面前凑。”
桓芙啐了一口,提起那未来的公公也是一肚子的怨气。阿父都五十岁了罢?送什么不好偏送两个狐媚子……日日痴缠着阿父!
桓微哑然,可做女儿的,总不好去管父亲的房中事。却也好奇究竟是何人物,沉吟一晌,“既是府中新人,那便见见吧。”
第 114 章 晋江文学城正版
卢氏和陈氏不过两个十七八岁的少妇,一个丰肩软体,姿容楚楚。一个长身玉色,眼秀眉清。二人虽有些姿色,却也远远比不上李夫人的。桓微想,或许是胜在年轻。
那卢氏长得是个清秀小白花模样,眼睛却不老实,桓微看她的时候,她也在肆无忌惮地打量桓微,妩媚的眼睛里娇滴滴地透出一丝嫉妒。怪道都云桓公最怜偏此女,这姿色的确让人过目不忘,当得起一句「窈窕艳江左」。
她打量人时便似秦淮列肆上的摊贩评斤论两,李夫人素厌二人身上的这股市侩气,忍下满心的厌恶让侍女远远地给二人落了座。陈氏为人要乖觉许多,看出李夫人不喜欢自己,陪笑着道:“早闻十一娘是个艳动京华的美人,今日一见,果然忘俗。”
“娘子客气。”
桓微语气淡淡的,因拿捏不准对方身份也未以阿姨相称,顺手拿过案上的账簿浏览起来。她不常管账,一应事务皆交给了采绿处理,然而管家也是学过的。此刻不过随意一瞥便瞧出了问题来:“卢娘子房中朱砂用量为何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