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道:“还没写完。现在没有灵感,无以为继,待我回去之后把它写完。”

“虽然没有写完,但这一句很美,小生仿佛看见了桃源乡。”元曜笑道。

“桃源乡啊……”王维又陷入了沉思。

秋雨停时,王维告辞离开,他想带走桃核墨,对白姬道:“这一方桃核墨我想买下,多少银子?”

元曜以为白姬会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没想到白姬却只是笑道:“王公子既然是轩之的表兄,我就不收银子了。这方桃核墨送给你,它与你有缘,你且珍惜。”

王维笑道:“如此,多谢了。我在郊外有一处别院,风景秀美,过些时日就是重阳了,白姬姑娘和轩之可以一起来我的庄院赏秋,饮菊花酒,吃重阳糕。”

白姬笑着答应了。

元曜送王维到巷口,两人才分开。

送走王维,元曜回到缥缈阁,他看见白姬倚在柜台边,手里拿着王维写下的零落诗句,“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有趣,很有趣。”

元曜不解,问道:“什么有趣?”

白姬抬头,才发现元曜已经回来了,她把写着诗句的纸放下,笑道:“告诉轩之,就无趣了。”

元曜不高兴了,道:“你这是什么话?”

白姬笑而不语,她又从柜台上拿起另一张纸,道:“这是轩之写的诗吧?”

“你觉得小生写得如何?”元曜笑着问道,他觉得自己写得还不错。

白姬低头仔细地看了两遍,才道:“字倒是写得不错。”

只夸字写得不错,那就是说诗写得很差了。

元曜受到打击,垂头丧气地去后院了。

元曜离开之后,白姬又开口道:“诗也写得不错。‘乱世烽烟自采桑’这一句很有意境呢。”

说完,白姬才抬起头来,但是元曜已经不在了。

白姬环顾四周,奇怪地道:“咦?轩之呢?!”

第三章 摩诘

时光如梭,转眼过了五天。时节近重阳,长安城中尽染金菊之色。

这一天,秋高气爽,阳光灿烂。元曜见天气晴好,想去郊外看王维,就找白姬告假,道:“小生想去拜访摩诘,请一天假,明天回来。”

白姬道:“可以。轩之记得在山中摘一些茱萸回来,我要做辟邪的香囊。”

茱萸,又名“辟邪翁”,每逢重阳节,佩戴茱萸辟邪是一种习俗。

“非人也辟邪?”元曜吃惊。

白姬以袖掩面,嘻嘻笑道:“入乡随俗。”

离奴也道:“书呆子,记得摘一些菊花回来。”

元曜道:“离奴老弟可是要做菊花糕?酿菊花酒?”

离奴摇头,道:“不,爷要做菊花鱼。”

菊花鱼一定很难吃。元曜在心中道。

元曜收拾了一下,就出发了。

元曜出了城门,顺路搭了一位货卖木料的壮汉的马车来到了蓝田山麓,王维的别院就在山中。到了分岔路口,元曜道了谢,和壮汉分别了。

碧云天,黄草地,丹枫如火,清溪潺潺。元曜沿着王维告诉他的方向走,但是山郊野陌,他也找不准路。他在田陌上询问一个骑在水牛上的牧童,牧童恰好认识王维,好心地给元曜指了路。

元曜来到王维的别院时,已经是未时过半。

别院掩映在山水之中,并非豪华的朱门大院,而是约有七八间房舍的雅致草堂。草堂前面种着垂柳,后面种着修竹,竹篱下开满了或金色,或红色的菊花,窗台上爬满了藤萝薜荔。

庭院中,一个白发老仆和一名书童正摊开书本晾晒。--今天阳光明媚,正好可以晒书,以防书本被蠹虫蛀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