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舒云知道自己阻止不了?他,便不再出手,一路跟随他去到府衙门口,果然看到他敲响鸣冤鼓,很快被衙役带了?进去。
知府吴大人见敲响鸣冤鼓的竟是燕王世子卫辞,自是震惊不已,卫辞被贬为庶人的事他是知道的,还感叹过皇上?的宽仁。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卫辞不感念皇上?的恩德,还跑来?敲鸣冤鼓,难道是想?为自己、甚至为燕王伸冤?
论理敲响鸣冤鼓之人是要受杖刑的,但吴知府从前效力燕王,自然不敢下?令杖刑卫辞。
可燕王府一朝覆灭,他如今是自身难保,若卫辞执意要为燕王伸冤,那今日这?顿板子,怕是免不了?了?。
吴知府于是清了?清嗓子,大声斥问?道:“堂下?何人?欲为何人伸冤?”
“罪民卫辞,欲为天下?万民伸冤。”卫辞朗声答。
吴知府一下?子傻了?眼,为天下?万民伸冤?这?是何意?
“罪民之父卫轲,犯下?滔天大罪,致天下?万民受难。罪民身为卫轲之子,理应同?罪论处凌迟枭首,却至今逍遥法外,这?对天下?万民何其不公?今日,罪民愿为天下?万民伸冤,请知府严惩罪民,还天下?万民一个公道!”
卫辞的声音铿锵有力,震耳欲聋,不止堂外围观的百姓们被震惊了?,连堂上?的吴知府也被惊得?好半天没能说出一句话来?。
皇上?宽仁饶他一条性命,他却自己跑来?投案,慷慨激昂地要他严惩他,还天下?万民一个公道?
这?般大公无私舍己为人之人,不是傻子,便是真正?的圣人。
吴知府无意去弄清卫辞究竟是哪种人,他只知道,下?旨贬卫辞为庶人的是当今天子,他一个小小知府,岂敢违逆天子旨意,去严惩卫辞?
但卫辞今日当众这?么一闹,他又不能什么都?不做,当即命人先将卫辞收监,自己则赶紧去燕王府求见孙总管,请求示下?。
孙献忠听说今日公堂之事,亦有些惊讶。
他并不在?意卫辞的死活,若卫辞执意求死,他可以成全他。
但,他先前承诺过乔舒云,不能牵连卫辞,也不能损他性命。
他并非守诺之人,若前几日围剿成功,将卫轲成功杀死,他非但不会遵守承诺,留下?卫辞性命,还会趁机对乔舒云还有大长公主等人下?手,免除后患。
可偏偏,卫轲没死,还逃得?无影无踪。
那么,以防日后还用得?上?乔舒云,他便只能暂时遵守承诺。
至于大长公主等人,当日被卫轲重伤,命不久矣,倒是不足为惧。他便也没有对他们下?黑手,让他们各自回去了?。
孙献忠正?思考着该怎么处理今日之事,就?见乔舒云走?了?进来?。
“今日之事,乔姑娘想?必已经?听说了?,不知乔姑娘意下?如何?”孙献忠询问?道。
吴知府见孙总管竟征询一个女子的意见,不免多看了?那女子几眼。
偏偏那女子头戴帷帽,看不清面容,只能隐约看到她一头白发,想?是一把年纪了?,孙总管却叫她姑娘,好生奇怪。
乔舒云想?到卫辞今日在?堂上?说的那些话,知道他心意已决,便是她让孙献忠将他赶出府衙,只怕他还是会再次敲响鸣冤鼓,甚至去往洛京,敲响皇宫门口的登闻鼓。
“若依照律法,会如何处罚?”乔舒云问?。
“轻则流放充军,重则极刑处死。”孙献忠答。
这?还是卫辞姓卫,又无亲眷,否则抄家灭族都?是免不了?的。
乔舒云犹豫了?下?,还是决定道:“那便流放充军吧。”
他想?要赎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