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对她而言,只有利,没有弊。
石敬海也不矫情。
两人相互没有推辞,就把这事应下。
至于义乌那边,石敬海说他会提前打电话,叫那边人接应。
现在经济放开的慢,谁也不敢明目张胆的搞。
石敬海他们这帮子的人,没有自己人的口信和介绍,很难融入进去。
苏琬自然知道这点。
把石敬海说给她的信息,记得一清二楚。
走出义乌小商品店,苏琬一身轻松。
一旁,秦禹可就没那么好心情。
刚吃上肉。
眨眼间,媳妇就要出远门。
家人们,谁懂啊?
“我跟你一起去义乌。”
秦禹语气里带着义不容辞。
苏琬忽然‘噗嗤’笑出声。
“笑什么?”秦禹疑惑。
“当然是被你逗笑的啊。”苏琬说得理所当然,“我答应石老板去义乌,那是因为想到,白杨小学放暑假,你有空,可以陪我一起去。”
秦禹片刻怔愣。
旋即皱眉,露出难以置信神情。
“真的?”
苏琬挑眉,“那还有假?”
“嗯。”秦禹轻轻应声,“我说过的话,你记得就好。”
然后去牵小毛驴。
回小山村的一路上,苏琬感觉秦禹好像心情不错。
她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包括秦禹刚才那句,他说过的话,她记得就好。
他说的什么?
......
回到小山村。
苏琬直奔村大队。
找村长苏永胜开介绍信。
这年代,出远门,坐大巴,坐火车,住招待所...都离不开能证明身份的介绍信。
这个东西,得在出门前,提前开好。
路过红旗镇人民公社,苏琬叫秦禹停车。
然后走进红旗公社。
公社成员们认得她。
麻溜地帮她办好介绍信,还贴心的帮着装进信封。
“苏同志,这次咋去那么远?”
有公社成员好奇询问。
苏琬莞尔一笑,“有亲戚在那边,要结婚了,想叫过去瞧瞧。”
这年头出远门,大多是走亲访友。
除去参加红白喜事,好像也没其他事,需要去外地专门办。
公社成员讪讪笑了笑,没多问。
等苏琬拿过介绍信要走,公社成员又叫住她。
“苏同志,记得去你们村大队再盖个章,你这是要出杭市地界,手续流程一样也少不得。”
苏琬感激一笑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这年代,刚经历过特殊时期,形式主义泛滥的很。
“义乌那边远,好多东西跟咱们庐县这边不一样,不过粮票好像咱们这边的,也能在义乌用。”
这倒是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