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村长苏永胜举荐秦禹去白杨小学,接替王老师,教孩子们读书。

后面那封推荐信,迟迟被红旗公社压着不通过。

再到后来,红旗公社松口说,让秦禹先去白杨小学试试水,看看个人教学能力如何。

公社那边没明说,不过瞧意思是,秦禹留不留下,决定权在白杨小学校长王鸿文手里。

毕竟,王老师是唯一考核秦禹工作的学校领导。

“我知道。”苏琬平静。

然后不满撇嘴,“早就猜到,公社那边不会轻易通过推荐信的。”

她又不傻。

有刘进光那个搅屎棍在,红旗公社咋可能让秦禹担任白杨小学老师。

“这件事,你是因为我受到牵连。”

苏琬心绪纷乱,“我会想办法,让孩子们继续读书的。”

她能想到的法子有两种,一是举报刘进光,二是捐一座新小学,引起上头注意。

可这两种对苏琬来说,目前都有阻力。

刘进光跟红旗公社蛇鼠一窝。

整个公社腐败不是一两天。

而苏琬是小山村人,要举报刘进光,绕不开红旗公社。

这年头,村长是干部,公社大过天。

现在八一年,上头刚决定实行人民公社政社分开化制度。

现在大多数公社,还是把持着地方大权。

苏琬要是轻举妄动向上举报刘进光,容易被红旗公社倒打一耙。

除非,她能在庐县县城里有人。

还得是,跟红旗公社不穿一条裤子,有权利调查刘进光的那种。

苏琬第一时间想到宋海涛这个公安。

可宋海涛太忙,苏琬根本碰不见面。

公安局她又进不去。

而且公安是人民的公安,像刘进光这样公社会计,属于内部贪污受贿,

需要提交内部纪检委审查。

“我知道这件事和王老师没关系。”苏琬再度重复。

“好歹我也是老王的学生,在他回城前,送送他。”

“嗯。”秦禹点头。

...

吃过饭,下午。

苏琬跟秦禹来到白杨小学操场后面的旧瓦房。

这处瓦房是村里距离白杨小学最近的屋子。

别看破旧,以前可是村里地主花大价钱修建起来。

经历百年风霜,还能遮风挡雨。

现在这处旧瓦房,成为白杨小学教师校舍。

苏琬和秦禹过来时候,王鸿文正吃晌午饭。

粗粮窝窝头,泡在热水里。

连个菜都没有。

关于老王家里,苏琬多少听说过。

好像是杭市那边。

老王以前,每个月会回家一趟。

现在年纪大,身体遭不住。

儿女们就想着让他退休回去,一家团聚。

“秦禹,苏丫头。”

见他们俩人过来,王鸿文把饭盆往身后藏。

苏琬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年头,太多无私奉献不求名利回报的人。

这是一个,还没被车马喧嚣、繁华遮眼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