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颖将漆盘转过来,手指向盘底某处,“大家看这儿。”
待众人视线汇聚,她才继续说:“酒师傅连续两届夺得天工匠心大赛冠军,其作品因为设计灵动有意境,受到了很多漆器爱好者的追捧,也成为很多人临摹复刻的参照对象,以至于市面上涌现出很多赝品。为此,酒师傅的经理人安歌特地发表申明,讲述如何辨认真品,关键就在这里。”
做了精致美甲的手指在漆盘底上敲了敲。
虽然只是敲盘底,陆正勋还是微微皱了下眉头。
不管这个漆盘出自何人之手,但东西是好东西,哪能这么不爱惜?
唐颖毫无察觉,昂首挺胸,沉浸在打假的激动中。
“酒师傅会把自己的专属印记融入作品中,并且不会影响到作品美观。而这个类似甲骨文的水字印记,就是酒师傅的防伪标记。”
众人看过去,果然在盘底看到一个根据胎底纹路而成的水字印记。
浑然一体,完全看不出来是专门做出来的标志印记。
毫无疑问,这个漆器正是那位酒师傅的作品。
陆正勋看向姜宁。
其他人也看向她。
唐颖走到姜宁面前,趾高气昂,“姜小姐,你怎么说?”
第121章 敌方主动送人头
姜宁笑容不减,甚至有所加深。
她微微躬身,拿起盒子里的绒布轻轻擦掉唐颖留下的指印,“想不到唐小姐这么关注我,可真是有心了。”
姜宁看着这个和漆盘纹路浑然一体的水字印,想起刚认识安歌的时候。
当时她还在上大学,空闲时候会去市中心的漆器工坊兼职。
那会儿安歌还只是圈子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三流经理人,手底下带着几个同样名不见经传的三流漆艺师。
当时有个非遗活动漆器展品的单,几家单位恶意竞争,平白让她捡了个便宜,拿到了单子。
都是定制款,手底下人吃不下,找别的漆艺师价格又太高,没利润不说还得往里倒搭钱。
焦头烂额之际,安歌想起之前个朋友到京城旅游,买了一套镶嵌螺钿花片的漆碗,制作精美,价格还实惠,于是问朋友要了买漆碗的地址,当天就飞到京城,在漆器工坊找到了姜宁。
姜宁替安歌解了燃眉之急,自己也赚到了学习漆艺以来的第一桶金。
从那以后,安歌经常会叫她帮着做一些单,一来二去,两人达成长期战略合作。
安歌用她的作品打响自己的知名度,同时专业系统的帮她规划今后的发展路线。
互惠互利,彼此成就。
第一次参赛,比赛名字叫什么姜宁已经不记得了,总之是一个地方性的小比赛。
比赛场地是一家酒店的宴会厅,当天旁边在办婚宴,老有人走错推门进来。
报完名,安歌就要求她在今后的每一件作品上留下一个不易模仿的专属印记。
万一以后火了出名了,出现赝品时也好辨认真假。
安歌骨子里带着些许侠客气质,向往有酒有歌的快意人生,酒歌工作室由此得名。
‘歌’有了,还差‘酒’,因此她给姜宁报名比赛的时候就用了小酒这个名字。
说到做专属印记,姜宁也懒得搞那么复杂,在制作时根据胎体纹理,仿照甲骨文设计了一个水字印。
水和酒,也算沾边。
这个水字印一直沿用至今。
有些漆器没有纹理,天知道为了把水字印自然和谐的融入设计里,她得多费多少脑细胞。
好几次她都觉得安歌多此一举。
直到后来,她从地方性的小比赛一路披荆斩棘,再到天工匠心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