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知道这是蔡晴惯用的得分手段,可是罗马尼亚人并没有太好的破解办法。

在发球局,安德娅就是陷入了蔡晴的技术陷阱中。

在贵宾包厢的岳常山看着眼前这场比赛,心中感慨万千。

曾经蔡晴也只是能靠这种机会侥幸拿分,现在这已经形成了技战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得分效率越发的高,让很多对手都头疼的很。

时间变化是如此的明显。

从05年五月份蔡晴第一次前往希姆基打比赛,到现在站在奥运会大舞台上,成为万众瞩目的网球明星,这一条路蔡晴走得很顺利,起码在外人看来是如此的顺利。

没有大的伤病,遇到了得力的教练,赶上了试点单飞的好时机。

蔡晴的一切似乎都那么的顺利。

可是又是有哪个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呢?

蔡晴成绩的背后,是她三年多的时间来日复一日的坚持,是明枪暗箭后的坚定。

这样的人,成功是理所当然的。

她给国内或者说给亚洲选手们开了一个好头,让全世界的人都意识到网球赛场绝对不是欧美的自留地。

可是蔡晴的成功,却也让很多人不耐心起来。

她能成功,我也能。

看到了蔡晴成功后的荣耀,却是不想做出那些付出。

岳常山负责青少年网球选手的训练,更是清楚这回事。

场上明明是大好局面,可是这会儿岳常山却是心头复杂。

“……战术明确,有大将风范,不过霍普曼杯和联合会杯的比赛该参加也得参加,毕竟那也是网球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