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看得连连咂舌,摇头叹道:“你这调的是什么古怪口味......”话虽这么说,却伸手将苏培盛按回绣墩上,“既调好了就老实坐着吃,别乱转悠。”
他自己则端着精心调制的乳酪,缓步踱至殿外的树荫下。
抬手打了个手势,暗处人影微动,影卫九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主子爷身侧,单膝跪地,垂首静候。
“伸手。”胤禛淡淡道。
影卫九依言平举双手,掌心向上,纹丝不动。胤禛上前一步,将冰凉的甜乳酪轻轻放在他掌中,冰盏沁着水汽,在炎夏里格外诱人。
胤禛板着脸下令,嘴角却压不住地微微上扬:“吃完它。今日没你的事了,退下吧。”
说罢甩袖便走,留下影卫九捧着突然出现在手中的甜品怔在原地,常年冷峻的面容罕见地闪过一丝茫然。
一阵微风掠过,惊起满树雀鸟。面前的冰盏带着桂花的甜香,冲淡了这盛夏的暑热。
康熙四十四年,春。
八年时光匆匆而过,四贝勒府前院那株枯萎的海棠,早已被一株挺拔的银杏所取代。新树抽枝,新叶如扇,几片嫩绿的叶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为这方庭院平添了几分盎然生机。
年少时便以严肃冷峻著称的四贝勒胤禛,如今愈发的沉稳持重。一双丹凤眼深邃凌厉,眼尾微微上挑,显得不怒自威;下颌线条如刀削般坚毅,更添几分慑人气度。
银杏的枝叶沙沙作响,胤禛微微眯起眼睛,望向紫禁城的方向。
这八年来,朝堂局势风云变幻。康熙帝行事愈发难以揣度,恩威难测。皇太子胤礽八方受敌,诸位皇子暗中较劲,各方势力暗流涌动,似有山雨欲来之势。
此时的皇太子胤礽刚过而立之年,如旭日东升般耀眼夺目。他文能提笔安天下,武可上马定乾坤,满朝文武无不敬服,天下百姓交口称赞。
这般完美的储君,本该是社稷之福。
然而,御座上的康熙帝正值春秋鼎盛,乾纲独断。面对这个光芒四射的太子,帝王之心终究难逃猜忌。父爱如山,却仍旧抵不过皇权。
皇帝看向太子的目光日渐复杂,时而欣慰骄傲,时而阴郁忌惮。乾清宫的奏折里开始暗藏机锋,朝会议政时总会有意无意地刁难,更是不断扶持其他皇子与之制衡。这些敲打如同春雨般细密,虽不会伤筋动骨,却又总是无处不在。
第210章 重回大清拯救四四 19
皇太子胤礽跪在乾清宫冰凉的地砖上,听着皇阿玛看似关切实则敲打的训诫,眼底的光彩渐渐黯淡。
这对天家父子,在权力的漩涡中越陷越深父不知子诚,子难测父心。犹如被困在蛛网中的飞蛾,终究逃不过“天家无亲”的宿命。
在此期间,四贝勒胤禛始终在皇阿玛与太子二哥之间斡旋。他一次次跪在乾清宫为太子陈情,又一回回守在毓庆宫给二哥以慰藉。然而,无论他如何努力,都终究难以弥合那道日益扩大的裂痕。
康熙皇帝犹如草原上的狮王,面对日渐强壮的年轻雄狮,纵有舐犊之情,却难抑本能的戒备。这份猜忌刈而复生,绵绵不绝。每一次试探都如同利爪,在太子的心上留下看不见的伤痕。
在屡屡碰壁、调和未果之后,胤禛的心中一片冰凉。老当益壮的帝王与风华正茂的储君之间的矛盾,仿若一把钝刀,日复一日磋磨着他的心力。胤禛渐渐生出了倦意,一天天愈加沉默下来。他开始寄情佛法,企图在青灯古卷间寻求片刻的安宁,周身的气质愈发清冷疏离。
纵使如此,每当皇太子胤礽在皇阿玛处受挫,颓然回首时,总能看见那道清瘦挺拔的身影他的四弟始终陪伴在他的身后。这份不离不弃的兄弟情谊,宛若寒夜孤灯,用那点微弱却坚定的光芒,为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