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记的时候就吓了一跳,知道人家日子是真的好过,不然能拿出这么多!

孔森广和程红苗直接拿出了一千,说是一个老人五百。

唐书汶以她跟祁季川的名义,也是拿出了一千,还带来祁家人的,也有六百。

唐书泽自己工作了,也定亲了,但还没结婚,所以拿出了两百块。

他们一行人来一共有两千八百块,谁家全部的蜡烛钱也没有这么多的。

程红苗他们其实也存了贴补的心思,借着这个名义给唐家老宅人一些钱,如果对方识相的,以后也不是不能往来,毕竟唐伟华、唐伟民都是两个孩子的长辈。

当然,如果唐家老宅人跟以往一样的,那这回的这笔钱也算是彻底断了以后的联系了。

结果倒是让程红苗他们都深感意外。

这回回来,无论是说话、做事,唐家老宅人都让人挑不出刺,而且很识相,也不求着要工作、要钱的,相反是真心想把日子过起来。

两位老人办事花不了很多钱,也是喜丧,热热闹闹的给办了,剩余的钱唐伟华和唐伟民兄弟两人就分了。

事情是两兄弟这两家人办的,收来的钱也是除了用在要紧事上,别的就分了,因为唐书汶他们给的多,还分了不少,一人分了一千四。

唐家二老其实自己就有为后头的事准备了棺材本,

两儿子在一发现二老走的时候,就各自拿了三百块钱出来,让操办起来事情。

收了不少,就想着事情办得更热闹些,又花用了些,但还剩了很多。

唐伟民这边的启动资金一下子就够够的了。

第486章 送干货

唐家老宅人的识时务让孔森广心里舒坦,瞧着自己媳妇有些心软了,他乐得顺水推舟做个人情。

他们来坊市考察,也是因为要进行新兴项目基地的规划,调研盐化工的开发。

现在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以前的一些国营老厂慢慢都要向企业化过渡,这是时代进步不可避免的整改。

国营的百货商店现在都慢慢开始推动个体包柜的政策了,当然第一波吃上螃蟹的总是有关系的,或是胆子大的。

孔森广知道唐家的唐伟民想要租铺子开店,现在县城街面上的铺子大多数还是各相关政府所有的多,租这样的铺子也更有安全感,如果是私人的,随时都有可能反悔。

有孔森广出面,唐伟民开店的事宜进行的不要太顺利,铺子是沿街对着学校的,边上还有电影院、厂子等人流密集的单位,租金也定的便宜,合同一签就是十年,这份待遇真的是没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