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书汶收到了苗志刚的夸赞,然后就是高厂长,重点指出唐书汶的优点,并让她按着厂子的热度势头再掀起宣传高潮。
本职工作对于唐书汶来说,还是较为轻松的,宣传的套路是一套接着一套,回办公室就开始构思。
现在这个年代,广播宣传能提高销量,但要提升厂子的知名度,那就得是报纸了。
新闻宣传,以厂子的角度出发,这种就太过直白,就算上报了,大家伙儿看过也就看过了。
这种有受众群体的宣传,得从受众出发,他们说好那才叫好,人家更相信。
唐书汶先是打听了一番,过年过节送罐头作为节礼的,那当然是寻找年纪越大的越好。
鲜语罐头作为探病慰问品的,选择收礼的病人,特别是吃过罐头后,身子骨慢慢好转的最有说服力。
当然这个病人的准头得把握准了,本身没什么基础病的才合适,这个年代的人缺少营养,生病了吃水果罐头,不仅有水果还有糖水,生病的人吃了后,吸收了一定营养,小病自然而然会恢复。
程红苗同志已经光荣的成为了潍县县医院中医科的一位中药师,对中药材有很深的认知。
抓药手法好,人又热情善良,直接在科室里收获了不少人缘,因为程红苗是个有问必答,详细讲解的人,对好学的中医科护士们和年轻的中药师给予了不少解惑和帮助。
所以程红苗同志在县医院已经有了自己的圈子,人脉也不错。
唐书汶直接找上了亲娘,让她帮忙推荐一个合适的采访对象。
程红苗对待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对病人更是兢兢业业,这次的鲜语罐头,她也很有发言权。
“别说,你们厂子的那个鲜语罐头真的不错,我听说住院部那,来探望病人的,几乎人手一份罐头礼盒。”
“好多病人吃了都说好,恢复都比日常快了,当然最受欢迎的还是小孩子,家里人给孩子花钱吃喝最舍得,听儿科住院的说,今年来住院的孩子们,恢复的比往常都快,就是你们厂子那罐头的功劳。”
唐书汶听着笑着点头附和,这样就好办了,采访的人一下子找到了,儿科的一个三年级孩子,还有就是一位古稀之年的老人。
一老一小,唐书汶问问题,他们如实回答,很快就结束了采访,唐书汶还收到了两人的大拇指,一致夸赞鲜语罐头味道比一般的罐头好,营养也高。
第133章 出诊
唐书汶写了一篇稿子,先是让苗志刚过目。
苗志刚看着手里的信息宣传稿件,不得不承认唐书汶同志是个非常好的宣传干事,无论是绘画、文字、宣传方法等,全部都擅长。
打交道方面也让人找不出问题,跟谁都能说上话,称得上八面玲珑。
“唐书汶同志这篇稿子写得非常好。”苗志刚中肯评价,“我们让高厂长过目后,就开始投稿吧。”
高厂长看到稿子后,没想到唐书汶对厂子鲜语罐头的宣传有这么独特的切入点。
从住院部儿科三年级男生看到罐头后想吃,为了吃罐头乖乖配合吃药、打针,生病的这些日子每天都能吃半瓶罐头,以往因为肺炎发烧住院都需要十天左右的时间,这回七天就出院了。
另一位就是古稀之年的老人,这个年纪的人吃什么都觉得没什么好胃口,没想到自从尝过鲜语罐头后,胃口慢慢好了起来,吃饭也从以往需要粥汤等流质食物,到后来能吃馒头等干粮了。
然后就是百货大楼的售货员,从她的角度出发如实说了鲜语罐头的销量。
他们百货大楼都进货两次了,很快又卖光,这回订货订单都在后面了,现在只能每天限量售卖,才能保障百货大楼不断货。
罐头厂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