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关系吧?
“我媳妇那边,最近有不少人在厂子里找到了活儿。”
许春分那边?哦哦哦,明白了,是娘家和夫家的同族是吧。他们进厂子了?那倒是个喜事儿,最起码各家都算是彻底有了活路了。
“我就是想问问,这些厂子……能长久不?你知道的,解放前真说起来,咱们京城的各个作坊,小厂什么的,也不算少,可真能坚持下来的……”
没钱打点上头的,没点关系后台的,在果党统治下是很难做大做强的。所以李大强很担
心,那些新开的从作坊改头换面,扩大的厂子能维持多久。
“新厂子?那些大多是政府建的吧。剩下的好像也多是政府参股的老字号扩建。政策和金钱上都有支持,怎么可能不长久?”
就方大海所知,这些后来都成了国营单位的厂子,直到90年代都还存活着,即使后头私人承包了,发展不错的也大把的存在。从时间线上看,这会儿入厂的,到那会儿都能退休了,有什么好担心的。
国家参股……虽然这个新生政权目前看,是真的很好,可我党没钱那也是出了名的。想想第一版出来的纸钱那飞一样的膨胀速度,李大强心里依然感觉不怎么安稳。不过方大海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李大强感觉再问也是白搭。
算了,不管怎么说,最起码一段时间里应该是没问题的。真有问题……到时候再想法子吧。
“对了,说起这个,于大庆好像也入厂子了你知道不?”
“于大庆?他才14岁吧,这岁数也能入厂了?不是吧!”
这事儿方大海是真不知道,最近一段时间公安局的事儿一桩接着一桩,他连家里的事儿都顾不上了,外头的事儿自然是越发的没了操心的时间。若非出外勤的时候,偶尔还能让街巷上的小乞丐们帮忙带个好什么的,两边关系都该生疏了。
可即使再怎么没时间去,这于大庆进厂……方大海觉得,自己还是要多多关心一下的。毕竟那真的,都只是孩子。
“这我就不知道了,只是听人说了一嘴。”
李大强知道的其实也不多,只是因为知道方大海和于大庆关系挺好,也曾见过于大庆他们来送兔头,所以认识,这才遇上了问了一嘴。
“那行吧,这两天我去问问。这也太小了,什么厂子要这么小的人啊。”
方大海有些担心,别是遇上了什么黑心资本家吧!这时候因为国家刚刚建立,国营厂还没大规模开启,公私合营也还没展开,这市面上投机取巧的那真是不乏其人。甚至还有借着政府的名头,忽悠人的拐子呢。
想到这些,方大海简直都有些坐不住了,琢磨了好一会儿,才站起来准备和陆长鸣说一声,请个一两小时的假去看看。
第134章 有缘故……
于大庆14岁就进厂了?
方大海将这事儿一说,陆长鸣就皱起了眉头上了心。
“1938年就有了《公平劳动标准法》,不管是底薪、工时,还是用工年龄,都做了详细的规定,16岁以下的更是不被允许参与高负担高危险的工作。可实际上呢?我们都知道,童工问题,一直都没有消失。这不仅是资本家的贪婪造成的,也有战争的因素。”
这话方大海理解,战争消耗了打量的壮劳力,也早就了太多的孤儿。为了活下去,哪怕明知道有法律规定,资本家也好,想要做工的孩子也罢,都选择了无视。呵呵,这好像也能算是一种双向奔赴吧!
比如他自己,不就15岁进了公安局?当时可是将很多人都羡慕的不行呢,甚至还有不少传言,说什么开后门之类的,从这看,立法归立法,社会层面上对这事儿真没什么抵触的意思。
而之所以这会儿说起于大庆进厂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