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头的话方大海不用说,在外头也算是见足了世面的于大庆立马就明白了!
只见他一脸高兴地拍着大腿,乐呵道:
“只要他们知道了这东西的好处,那想来总有人会心动想要在自家摆一个。嘿嘿,不但能做饭烧水,还能暖屋增温,多好的东西,比火炕还实用呢,最起码火炕不能做到堂屋里去对吧。”
“这下你明白为什么我要给你2块钱了吧?”
“明白,明白,有了这钱,就能拾掇的更鲜亮了。那炉子里头的黄泥用最好的,外壳我也让肖大爷给裹上一层铁皮,还有那烟囱,我听说早先富裕人家有种铸铁的壁炉就用的烟囱,我让肖大爷也学那样的做,这样看着更体面些。”
这会儿于大庆那是完全没有了方大海拿钱砸他,看不起他的想法了!满脑子想的都是这事儿要是能做起来,他们这一伙儿人又能挣多少钱的问题。
“这事儿咱们做是能做,不过外头比咱们本事的人多的是,怕是和套兔子一样,也不长久。”
要说于大庆他们这帮孩子最大的无奈是什么,那肯定就是:不管他们多聪明,多本事呢,有什么好的想法创造,永远都保不住!总是在为别人做嫁衣!
“保不保得住的,能吃到这头一茬就行,只要速度够快,那怎么也能挣上一波不是?再说了,人家有钱有本事的想做买卖,那必定是往好里弄,你们要是反着来呢?我记得肖大爷好像还会烧点粗陶是吧?若是能自己做粗陶的炉子外壳,那这成本是不是能下来?做低廉价格的蜂窝煤炉子也一样能卖钱吧?这么一凑,弄好了,别的不说,最起码开春一人添一件衣裳总成吧?再不济多存上一个月的粮食总能吧?”
也是,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只要能趁着别人没反应过来,好好挣上一波,哪怕是后头没有了呢,那也算是没白瞎他们这么一场折腾了。而且要是粗陶炉子这个真的能做,那就更好了,也算是有了个和蜂窝煤一样,长期来钱的营生。
“还是你有主意,这么一想,那套子被人捡走的心疼,好像都轻了些。”
好家伙,都说到这么远了,你这还记着拿套子的事儿呢!可真是够执着的。
执着的于大庆在交割完兔头后,一身轻松的走了。这个时候,头疼的对象就换成了方大海,因为在于大庆走后不久,陆掌柜那边也来人了,同样是送兔头的,数量更是达到了150个。
好嘛,这一天整的,居然有了360个兔头,这……就这数量,晚上能不能做出来是个问题不说,就是明
天卖也同样是大问题!
“大海,这数量有点多了,就北锣鼓巷口那地儿,可未必能卖干净。”
何毛柱看着这么多兔头那是真发愁啊!一天200个兔头,就他这两日的观察来看,已经到了极限了,再多……周围人家是真没那个消费能力。
何毛柱觉得发愁,方大海不觉得啊!不过是往往稍微富裕点的地方卖东西而已,这还用的着发愁?
“陈大娘和李大妈他们都在家吧?”
大杂院里住的人多也是有好处的,方大海不过是脑子微微那一转,就想到了两个好帮手。
“嗯?在,她们不在家还能在哪儿?”
不过他这样的散发性思维,何毛柱明显有些接触不良,一时没反应过来他问这个是什么意思,表情显得特别的无辜。哎,这样的表情放到谁脸上都挺好看,可放到一个死人脸,水泡眼的何毛柱身上……真是白瞎了这张还算端正的脸哦,也不知道王桂香当年是怎么看上这么一个人的。果然是岁月如刀吗?
“那,二叔,问问她们,愿不愿意帮咱们卖货。”
“她们?卖兔头?等等,你的意思让她们……沿街叫卖?”
何毛柱的脑子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