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陆时至的眼睛却落在了窦昭昭冷若冰霜的坚毅脸庞之上,二人目光接触,都看到了对方眼底汹涌的烈焰,陆时至感觉到危险的同时,心中亦是觉得安心。

他知道,他的妻子足够坚强,也足够凌厉果决,可以守好后方。

片刻后,陆时至点了点头,掷地有声道:“既如此,不日发兵胡羌,朕要御驾亲征!”

大臣们欣慰之余难不免意外,没想到陆时至会御驾亲征,不过陆时至已经决意,大臣们更关心的问题就是后方如何安排、何人能执掌监国之则。

这个问题也很快被内阁大臣问了出来,太子一派不由得暗喜,不出意外的话,太子已经十二岁了,理应参政……

可他们的小心思注定是要落空,不等众人提议人选,陆时至斩钉截铁道:“朕御驾亲征,京城中,皇后监国,内阁协理,后方之事,六部务必竭力,此战,事关大启边疆百年安定,只许胜不许败。”

“!”众人齐齐瞪大了眼睛,任谁都没有想到,这样的大事,皇帝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太子也不是亲信大臣,而是毫不犹豫地将大权交给了窦昭昭。

可陆时至的态度显然没有给此事留任何商量的余地,一条条的指令下来,众人只有应声的份,“微臣遵旨。”

陆时至显然没有把众人的疑惑的放在眼里,神色一正,面不改色说起了之后的种种安排。

兵贵神速,众人再没有多想的力气,紧张地讨论起了战事的种种安排,从随战的人选、出征的部队,到粮草军资的调动,处处都是要尽快落实。

在紧锣密鼓的讨论中,窦昭昭却并没有格格不入,相反,即便是对她最排斥的守旧御史,也不得不得承认,皇后娘娘说话不多,可字字句句都能掐到点子上,和皇帝的默契更是无人能比。

……

这场讨论一直持续到了夜半三更,期间,窦昭昭还贴心的叫准备了茶点。

待大小安排都落实了,朝中重臣也都能理解了陆时至的决策,比起尚且稚嫩的太子和朝中立场复杂的大臣们,与陆时至立场一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后确实是最合适的监国人选。

待陆时至挥手遣散大臣,帝后二人都忍不住露出了疲惫的神色,窦昭昭盯着金光璀璨的烛台,不由得晃了眼,耷拉下眼睛舒缓酸胀的眼睛。

陆时至敏锐地察觉到窦昭昭的不适,大掌搭上了她的手背,一点点收紧,“你放心,朕一定把长禧平平安安、齐齐整整的带回来……”

窦昭昭心头一颤,抬眸,对上陆时至熠熠生辉、前所未有认真的眼睛,露出一抹动容的笑容,他以为自己是因为长禧而惴惴不安。

其实不是,至少不全是。

窦昭昭扣紧了陆时至的手,“臣妾固然担心长禧,可此时此刻,臣妾更挂心陛下您。”

陆时至瞳孔微定,有些愣愣地看着窦昭昭,似乎对窦昭昭的话感到意外。

窦昭昭很少看到陆时至发愣的样子,不由得会心一笑,“怎么?陛下很意外?”

陆时至点了点头,声音难得添了几分低落,“朕以为……”

二人已经冷了好长一段时间,即便知道窦昭昭有做戏的成分,可聪明如他,如何能感觉不到窦昭昭对他的疏离?

陆时至知道,无论窦昭昭再爱他,终究隔了一层,如何比得上十月怀胎生下的孩子?

二人之间的气氛难得如此融洽,陆时至不想打破。

窦昭昭没想到会看到陆时至欲言又止的模样,忍不住“噗嗤”笑了,直视着陆时至,认真道:“于国,陛下是天子,陛下的安危关关乎乾坤稳固,臣妾身为臣民,理应挂怀。”

“于家,陛下是臣妾的夫君、孩子们的父亲,唯有陛下万事顺遂,臣妾和孩子们才能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