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2 / 2)

又迎来蓬勃春景,一转眼杨柳满堤,花飞两岸,清芷点着九九消寒图,在桃叶渡住了整整一个冬天。

听说范大人赈灾不力,牵扯各方官员利益,进行得艰难。

首当其冲便是浙隶总督郭肃英,为人廉洁清明,是个倔骨头,凡事按政策而行,捐监只收粮食,不收银,这可坏了大事,没有金钱流通,他们岂不是白干。

本来捐监之事,哪有手不过银,上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下面不要做得过分便成。

何况这次还带着徐公子,身上有另件要紧事,乃填补去年国库的亏空,总不能用粮食补账吧,闹得对方不耐烦地回了京,可把范大人愁得不行。

客也不宴了,曲也不听,反而给清芷她们腾出空闲,逛金陵城。

她以前碍于身份不便外出,如今无人在意,四处漂泊,有些凄凉的自在之感。

只是儿时回忆太多,小时常与书允在城中转悠,偏这里万年不变,小食摊,菱角堆,兰桥流水,亭台楼阁,让人止不住伤心。

春风花草香,飞燕啄新泥,杏春是个热闹人,自顾自拉着清芷玩乐,看街边小食琳琅满目,盐水鸭,落花糕,水灵灵蔬果全涌了出来,花花绿绿,满眼的鲜。

小哲一手拿着花糖,一口咬着密林擒,圆溜溜眼里盛着笑意。

几人路过珠宝店,又来到绸缎坊。

一匹匹布料罗列在大长柜中,趁着春光摇曳,像蝴蝶荡在百花丛。

上下两层雕花楼,底层已是客人如云,清芷与杏春刚踏进门槛,便有打扮伶俐的学徒来问话,嘴甜如含蜜,“两位小娘子多看看,我们这里全是新货,最配二位啊!”

杏春拉小哲去买棉布,去年光景不好,过节也没舍得裁剪,清芷则跟上二层,客人不多,货品却更精致,学徒伺候得也愈发殷勤。

先瞧了天鹅绒锦,清芷摇头,“不知有新来的苎丝吗?春天总不能再穿得臃肿。”

对面抿嘴笑,“小娘子好眼光,我们才进了几批,太珍贵没舍得往外拿。”

一溜烟颠颠跑去取。

清芷摇起罗扇打虫子,百无聊赖,觑眼见前方花窗下立着位穿襦裙的女子,旁边还跟着婆子和丫鬟,打扮精致,应是当地富贵人家的小姐。

一支迎春花开在窗外,枝叶蔓延入碧青色的天,趁着女子鹅黄衣裙,清丽可人,让清芷想起自己家书房里的那幅美人图。

不觉多看几眼,正对上那女子也抬眼看她,四目相对,腼腆地笑了笑。

对方手中拿着匹天鹅绒锻,犹犹豫豫往身上比,旁边的婆子道:“缎子贵重,才配得上小姐,做新裙子一定好看。”

丫鬟也插嘴,“对,等老爷过几日生辰,小姐一定穿上,今天就去做,来得及。”

两个人眉飞色舞,你一言,我一语,全然不顾女子秀丽眉间蹙起,一双水眸垂下,显然不满意。

清芷略提高声音,“天鹅锻虽好,太热些,又显得沉重,如今春天,用苎丝才合适,店里就有,一会便取来。”

“苎丝”女子轻轻动了动嘴唇,好奇地问:“既有好东西,怎么藏起来不让人看?”

话音未落,小学徒已捧上两段淡绿料子,阳光一照如碧波荡漾,潋滟春色。

清芷拉出一段,“奇货可居啊,当然要自己留着,或送人,也是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