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时,她打开了账簿,快速翻到了重要的记录,念着账簿上的记载,“1945年12月9日,洛家第18位家主洛鹤荣因病与世长辞,由长子洛佑德继承家主之位。”

“洛氏财产统计如下,现金总额58.6万,房产包括京南路006号花园洋房,普坪区和平街8-18号十栋商业住宅楼房,淮海路178号-198号二十栋住宅,以及洛氏海都棉纺厂、淮安服装厂、浦安粮食加工厂、浦宁医药厂...15个私营工厂,另祖传古董文物字画总计85件。”

“洛鹤荣先生立下遗嘱,遗孀郝秋梅与次子洛佑平获得5.8万现金,淮海路182号房产一套,不得参与洛家一切经营管理。”

说到这里,洛寒酥暂时阖上账簿,跟他算账:“1945年,除去洛佑平所得,洛家剩余52.8万元现金,15个在战火纷飞中即将倒闭的工厂,三十多栋住宅,以及那些并不值钱的古董文物。”

“我爷爷接管洛家后,于46年到48年,三年间关闭五个亏空严重的私营厂,转卖地皮机器,共计回笼约280万现金。”

“而这三年期间,洛家共计捐赠12笔大额资金,共计465万,全部用来采购抗战武器及医药粮食物资,捐赠收据全部都有封档保存。”

“海城革会详细查过账簿,最终核算出这三年内,洛家所有收入与捐赠数额基本持平。”

“也就是说,在战争结束时,我爷爷手中只有五十万资本,他用这笔钱在接下来的十五年里重新起家。”

她再次打开账簿,往后翻了三四十页,“直到1965年,爷爷响应政策号召,宣布将洛氏产业全部捐赠时,名下厂矿已扩至22个,房产除去之前的,再增加50栋,古董文物资产增加两百余件,现金425万,金条及金饰玉石总计二十箱。”

在场所有周家余家亲戚,除了周漠尧,其他人都是初次知晓洛家曾经真正的家底,心性还不够稳的年轻一辈都惊得嘴巴都张大了。

然而,这还不是全部。

“这十五年间,爷爷从未停止过支援国家建设,捐赠次数总计96次,现金金额高达八百万整,每一笔捐款都有收款单位盖章收据,另外还有十五次粮食物资捐赠,平均一年一次。”

“除去这些,洛家出资筹建创办福利院,在这期间收养了无家可归的孤儿六百余名,两百余名孤寡老人,不仅为他们提供吃住看病,也有安排文化教育,预估花销将近五十万元。”

“也就是说,我爷爷用十五年的时间,用他的智慧与能力,赚到了总共价值超三千万的家产。”

第132章 洛家并不是只有她了

说到这些,洛寒酥脸上有着骄傲,微抬着下巴,清澈瞳眸里折射着傲气,“章主任,我觉得我爷爷是个极为难得优秀的人才,在经商这一领域,没几个人有他这能力本事,您觉得呢?”

章主任刚听得很仔细,心里也在一笔笔算账,嘴角微勾着:“洛老先生确实是个精明能干的前辈。”

“能得章主任称赞,是我爷爷的荣幸。”

洛寒酥嘴上如此说,眼神却很淡漠,又继续道:“我接下来说说洛佑平和田英籽吧。”

她将蓝皮账簿递给周漠尧,从兜里取出一张纸,依旧平静的说:“洛佑平这一生虽不受洛家长辈待见,但在这个国家98%的人吃不饱饭时,他在洛家过着锦衣玉食仆从环绕的生活。”

“他的前半生有长辈压制,虽生活无忧,但能力本事及谋算都无法施展开来,他始终只是我爷爷身后的影子。”

“太祖去世后,压在他头顶的大山倾倒,他的野心迅速膨胀,在他母亲及妻子的扶持帮衬下,开始在家族内部与我爷爷争权夺利,也逐步在海城谋划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