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赛的曲目,自己考虑得怎么样了?”

季安然从随身的包里取出一份乐谱,递给他:“文老师,这是我初步的想法。帕格尼尼的《第二十四首随想曲》是必选的。”

文教授点了点头,接过乐谱仔细翻阅着。

帕格尼尼的二十四首随想曲,每一首都是小提琴技巧的试金石,而第二十四首更是其中的集大成者,以其辉煌的技巧和多变的音乐形象著称。

“另外两首,我选了巴赫的《d小调第二组曲》中的‘恰空’,还有伊萨伊的《e小调第四奏鸣曲‘弗里茨·克莱斯勒’》。”季安然继续表达自己的想法。

巴赫的“恰空舞曲”,以其深邃的情感和宏伟的结构,被誉为小提琴独奏文献中的“珠穆朗玛峰”,对演奏者的音乐理解和控制力要求极高。

而伊萨伊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则是二十世纪小提琴文献的里程碑,融合了印象派的色彩和高超的演奏技巧,第四首更是充满了对前辈大师克莱斯勒的致敬,既有炫技的成分,又不失浪漫与诗意。

文教授沉吟片刻,手指在乐谱上轻轻敲击着,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选曲的思路很清晰。帕格尼尼的炫技,巴赫的深度,伊萨伊的现代感与歌唱性,三首曲子能够比较全面地展现你的能力。”

他抬起头,看着季安然:“但这三首曲子,每一首都是硬骨头。尤其是‘恰空’,十五分钟的独奏,对体力和精神的消耗非常大。初赛就要拿出这样的组合,你确定有把握完美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