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笑着说:“终极真理是一块金箔布丁。”
金箔布丁是孩子们当时的餐后甜点,听到他这么说,其他的孩子纷纷大笑,而周文远始终平静地微笑着。
是亚伦教授先敏锐察觉到了异常,他在课后试探性地追问周文远为什么要这么说,随后听他回答:“吃完布丁后,我们会从餐桌上离席。我想让热闹在持续一会儿,所以我不吃布丁。”
亚伦教授惴惴不安地找到了当时已经是科研院院长的兰德和科研院的其他高级研究员,把周文远的布丁理论说了出来。
亚伦教授在特殊培育部门任课的同时,也一直从事科学哲学的研究。他喜欢观察这些在人们眼中属于天才的儿童们,并且发现他们喜欢将一些简单日常的意象和宏大事物联系在一起。
他很早就意识到这些孩子在科研上表现出卓越天赋的同时,往往对哲学领域有着天然的独到理解,也正因如此,他和这些孩子交流得比其他教师都要更顺畅。
“他说得好像自己能轻易掌握终极似的。”
亚伦教授在报告时忐忑地说。
“离席是什么意思?指的是人类不再存在吗?”
很多人都觉得亚伦教授多虑了,甚至有人觉得亚伦教授又是一个因为研究哲学而发疯的人。
兰德原本也觉得他的怀疑太过夸张,但他很快想起了与周文远的第一次见面,于是还是组织了一次评估工作,对周文远的人格、行为模式和同理心等方面进行严格检测。
评估的结果自然没有问题,甚至可以说很完美,周文远看起来就是个非常普通的天才儿童。但对于兰德而言,这结果太过正确,反而加重了他的担忧,于是他开始增加对周文远的观察。
他凭借经验,终究发现了周文远的异常他太过聪明,聪明到能够精准地展现他人所期待他展现的样子,就连科研院精密的测评都无法发现这一点。
可就算发现他的异常,似乎也并没有什么作用。兰德看着他长大,至今为止,有时也并不确定他到底在想什么。
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兰德在周文远十六岁时,强烈建议他进入军校,和一些非科研领域的同龄人交朋友,如果能找到喜欢的人那就更好了,他希望周文远能够建立起必要的社会关系。为了更好地把握周文远的状态,每年这个时候,兰德会要求他回来居住一阵子进行新的全面评估。
兰德温和地看着面前的青年,像普通的长辈一样询问起他最近的生活:“在学校里和朋友们相处得怎么样?听说你参加了「圣火计划」?”
“是的。同伴里有位朋友跟您一样喜欢看文学书,另外两个朋友比较活泼,与这里的人很不一样。”
兰德含笑听他说着,眼角的皱纹因笑意而加深,“这是好消息,看来当初我建议你去军校看看的做法是正确的。”
他顿了顿,提起另一个话题,“我听说你们在和一个女孩儿……相处。”
周文远坦然地承认。
兰德凝视了他片刻,“你喜欢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