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老旧,若要住人,当务之急就是要先打扫干净才行。

“为了晚上能住的舒心些,咱们先把屋里屋外都打扫一遍吧。”

“好嘞姑姑!”

五个孩子一一应了。

因为李大婶会时不时上来打扫一下,所以堂屋屋檐下方有打扫工具。

竹子枝尾做成的大扫把一个,还有用高粱秆秆弄的短扫把两个,跟一个有些烂了竹条的竹簸箕,但不影响装东西。

顾倾沅带着顾嫣儿打扫东西厢房,顾大成则带顾大顺和顾大昌打扫南北厢房。

顾大福年纪小,没有什么能干的事,就东跑跑西跑跑,拿着竹簸箕帮忙装垃圾。

李大婶跑回家来,直接钻进灶房。

香草跟了进来,问她:“娘,事情办好啦?”

“办好啦。”李大婶边搜罗东西边应声,“不过,她不肯白住,非得用钱买,所以我们商量过了,这屋子一百文钱卖给沅丫头一家。等晚点,你郭大伯会给我们写买卖文书。”

香草一听惊了,“啥,她还要给钱!那不行呀,那我们李家成啥人了!”

那老屋子放在那儿也没啥用,她们也只是想帮点啥忙才想了这么个办法。

要是顾姑娘还给钱,那李家这样对救命恩人,不就成了白眼狼啦?

“娘也这样说过,但沅丫头硬是不肯收,娘没办法只好答应了。”

李大婶叹了口气,“所以娘这心里过意不去,想着能多帮一点是一点。”

沅丫头他们逃难到桃源村,估计没啥饱肚的口粮,她寻摸着想拿点上去。

李大婶把她的想法和香草说了,外头李大柱正好扛着一捆柴进了灶房,听到李大婶的话。

他将柴卸下,在角落靠墙放好。

起身,询问:“娘,咱家还有多少口粮呢?”

李大婶思索一会,回答:“米缸还有十斤陈米,碗柜有一斤白面、五斤苞谷面,地窖里头有几十来斤红薯,二十来斤土豆,还有……”

她把家里口粮的情况说了,家里虽人丁少,但李大婶负责在家照看孩子操持家中,李大壮和香草是老实能干的后生,夫妻俩为了家里能吃上饭,长年在田地劳作,家里的口粮还算可观。

但眼下是灾年,要大手大脚把吃的全送给人那也不现实。

所以李大婶一家三口合计后,李大婶装了两斤陈米、一斤苞谷面、五斤红薯和土豆,还装了一串干辣椒上去。

老屋里,顾倾沅领着五个孩子打扫的热火朝天。

他们手脚麻利,厢房已经扫干净了,李大婶上来的时候他们正在打扫堂屋。

“哎哟,你们那么快就把厢房扫干净了,真快!”

“婶子,你来啦。”

顾倾沅和李大婶打招呼,顾大成也领着弟妹们叫人:“婶婆!”

“诶诶诶,真乖!”

李大婶笑呵呵应着,把肩上一个包袱取下来:“沅丫头,婶子拿了些吃的上来,你拿去放好吧。”

吃的?

李大婶的话让顾倾沅一愣,她接过包袱打开一看,发现里面有米有面,还有拳头大的红薯以及土豆。

这样的粮食以前的顾家没少见,但这些在战乱后却再也没见过了。

像这样的灾年,谁家有口粮不是抠抠搜搜吃点省下来,以免没了吃的难活命。

可李大婶却直接拿上来一个大包袱的口粮给她,这份恩情,跟她救人一命又有什么区别?

“婶子,现如今吃食什么的都极为重要,我不能收,你拿回去吧。”

顾倾沅理解吃食的重要,虽然他们姑侄六人如今也缺,但她有空间呀,总能把五个侄子侄女照顾好。

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