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1 / 2)

“与我这徒儿相处的如何?”

顾晚枝才被他这切换极快的表情给惊到,回神想了想道:“相公为人清明伟正,待我也极好,多谢师傅当年教导之恩。”

秦老先生摇摇头,“我也只能于学业上教导他罢了,至于为人处世,这孩子早有自己的想法。”

顾晚枝也感觉到了,宋闻峥这人,将自己的内外和公私分得很清楚。

对外,对公,实在是冷漠死板的不像样,可一旦被他划入私人的范围内,便会展现出他前所未有的温和与柔情。

这些日子与他朝夕相处,她才慢慢想明白。

这种被他划进内圈的感觉,似乎还不错。

“总之,相公他确实是个很好的人。”

“是啊。”秦老先生捋捋胡子,慢慢陷入了回忆中。

“他初入我门下时,才不过七八岁,家贫,身子瘦弱,我瞧着都觉得可怜极了。但他实在长了副好脑子,无论读书写字,还是跟着观中的师兄们学武,他都是学的最快的那个。旁人哪怕加练,也不及他在旁边多看一眼学得好。”

“可他的性子,实在太孤僻了。来这里的前半年,也都不怎么与人说话,每日去饭堂,都是孤零零的一个人,除了读书习武,便再无事做。”

“他师兄比他要大上一些,也是个冷傲的性子。最初,除了读书声外,都别想听见这俩孩子多说一句话,都在闷头学。直到后来,不知为何二人打了一架,话才多了些。待他师兄下山,他便又沉寂了起来。”

“我对这孩子,是有几分疼惜在的。天降英才,却逢家道败落,年少丧父。孤儿寡母,生活实属不易。”

秦老先生拿起放在一旁的字帖,翻开,上面描画着熟悉的暗号。

孤山。

他年轻时便是座孤山,如今这名号传到徒儿手里,孤山上却开出了花。

多好啊。

顾晚枝看着他翻开字帖,又想到昨晚宋闻峥的反应,心里隐隐有个猜测,迟疑了下问道:“莫非,您就是孤山大师?”

“是我,亦不是我。”

秦老先生笑起来,“你可知我招他入门,他当时问我一句什么?”

顾晚枝还未来得及收起震惊,“什么?”

“他说,宋家家贫,母亲不易,若跟我上了山,可有饱饭吃?可能养得起宋家?”

听到这儿,顾晚枝到底是忍不住红了眼眶。

“他是个好孩子,就连这挣钱的法子,也是我塞到他手里的。”

“后来,他就用我这孤山的名头,养了自己,养了宋家。”

所以,孤山大师,其实就是……宋闻峥?

第229章 看着她与别人恩爱

忽然揭开这一谜题,顾晚枝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秦老先生似乎知道她会是这样的反应,笑道:“果然是个守诺的孩子。此事说来也是我这个老头子的私心所致。早年间我亦是游历大周不少地方,见四处读书困难,开了许多书院。十年前还能自己写字帖换些银子,可我老了,再没那样的精力。”

“我看中他字形像我,有意培养,他又聪慧又肯苦练,不久便能仿得如出一辙。”

“起初我提出要他接替我的名头,描摹字帖,换取银钱,他万万不肯。我知道他的顾虑,亦有他的风骨。劝了又劝,利让了又让,他这才答应。”

“我这字帖虽卖的贵,可到他手里,一贴不过十两,一年也只出这么几本。剩余的钱,都拿去养我从前在大周各地开办的那些书院了。”

顾晚枝听得心头十分复杂。

她从不知,原来在富人贵胄手中争相抢夺的字帖,是许多书院赖以维系的根基,是秦老先生欲行善事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