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她派元征去镇守朔方一带,游牧民族的侵犯便大为减少,来到玉京的经商的人更多了,还有从益州来的海外商人,整个城内的风气都和效应皇帝管理时大为不同。
特别是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柴米油盐都非常便宜,她还固定招募工人的最低薪水,如果低于这个标准,可以告到官府,官府会出面查办。
上都内各地令尹都是她亲自提拔的,而且她在这期间经常私下探访,一经发现有贪腐行为立刻惩治。
连路上遇到樵夫提意见都会虚心接受。有才学的女子更是会被她直接征召入宫觐见。如果确实本领了得,便会被她提拔任用。
虽然皇帝觉得宁绥似乎对他不敬,还阻碍了他的权威。
但是说实话,大家除了极少数偏执的,没谁在乎这事儿,宁绥得的是民心,臣心,只是皇帝不知道也不觉得罢了。
眼看皇帝要废后,在民间引起的反响很大。
等到宁绥离宫前往皇觉寺的时候,街上几乎被百姓堵住了,不少朝臣也来送行。
包括几个宰相也来了。
看着几个老臣长吁短叹的,觉得皇帝这事儿做的不地道。宁绥没有丝毫怨言,只不住微笑宽慰他们,表现的毫无权力欲。
之后便潇洒挥挥手送别众人,仿佛真的无欲无求般前往了寺庙。
百姓一路送宁绥进入寺庙之中,连续半个月,拜访皇觉寺的人越来越多,有很多人甚至是外州跋山涉水来的。
来了也不是想见宁绥,只是来磕头罢了。
宁绥让人在院外组织了人手施粥做饼,还允许小摊贩过来摆摊,好不热闹。
以至于,皇帝回到宫内想了想,还想处置宁绥,听到这消息,也不由偃旗息鼓了。
被赶到寺庙修行的宁绥穿上了清凉的尼姑装,独自在后山的行宫有下山的通道,和皇帝所想吃糠咽菜,苦不堪言相比,她其实过的很好。
虽然说设计了这么一出,可最后皇帝按不按剧本走并不在宁绥的掌控之内,如果皇帝真的要撕破脸皮不给宁绥这个喘息之机,宁绥也只能暴力夺取政权,再假以时日慢慢消化这些内部矛盾。
到时候天下又会被战火覆盖,每一个觉得自己有大义名分的人都就地起义,号召兵马来讨伐她这个杀了皇帝的恶毒女人。
宁绥短短两年内建立的口碑不足以支撑她不被讨伐。
当然有她研制的弹药,鸟铳在,麾下也有能征善战之辈,最后还是会胜,却要多付出许多代价。
不如以退为进,按照皇帝那个尿性,她还会有重返中枢的日子,到时候,连襄王的威望也会比不过她。
这个计策不只是她一个人用过。
从前以此掌权的前人不在少数。
丛笑此前不是提起过吕氏春秋吗?
宁绥记得吕氏春秋载孟子所言: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唯有德者居之.有能有德者坐定天下并非不可。
说是能者居之也好,说是强者崇拜也罢。
既然这些大臣们似乎还拿不定主意让她当这个老板,那就让你们在你们期盼的那个老板手底下干干,看看到底好不好干。
当然宁绥也不是从此做甩手掌柜什么也不做。
来到山上的第二天,她便悄悄下山派人去打探消息,去看看皇帝是否处置了自己从前的党羽。
果不其然,皇帝先是准了谢凉的乞修奏表,提拔了韦升后,又召见了韦升的儿子。
同时幽禁襄王李仲星,再次降萧兰陵为中郎将,任用牛鹰为金吾卫大将军。被排挤的尹孝为千牛卫大将军。
怀化大将军崔化,他拿不准,没有降职也没有提拔,之前救过他的黄璟为右补阙。一直不吭声的王玄炎降职为谏议大夫,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