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不同的是,这大理寺前有两架鸣冤鼓,一个是普通的,还有一个却有个特殊的名字,叫昭雪鼓。
相传,大晋开国皇帝登基不久,他有位皇侄倚仗皇势胡作非为。
一日,某京城少女正恰遇浪荡皇侄,他见少女貌美若仙,遂生邪念,上前调戏。
后被一位孔武有力的大汉治服,两人在撕扯之中皇侄被大汉误杀而亡。
晋帝得知皇侄被杀,大怒,判了那大汉凌迟处死。
脱险的少女得知恩公将被问斩,深感不安,决定去闯金殿。但禁宫戒备森严,恐进不了反惹出大祸,于是她想了个办法。
和丫鬟一小鼓、一小锣,敲打过街来到金殿门前,连声高喊“冤枉!”,锣鼓频传,惊动了晋帝,他下令拿当事上殿是问。少女胸有成竹,见了皇上从容应对。
晋帝得知真相十分愤慨,不但没有再治那好汉的罪名,还让少女平安归安。百姓闻讯,无不赞颂晋帝英明。
但此事让晋帝印象深刻,为便百姓告御状,他特下圣旨在大寺理前加了一架鼓,取名昭雪,藉以显示便民、德政。
可皇帝政务繁忙,岂能天天处理这些冤情屈事?
为免人人越级而上直接越过府级衙门来烦扰皇帝,大理寺前的昭雪鼓便有了不成文的规矩,五十杀威棒。
当然,这并不代表没有人敢去,只是官官相卫,层层下来便有了许多暗性的‘潜规则’。
再一级级打压下来,一级级扼制,是以,就因为五十杀威棒,数百年来竟没有一个人敢敲响这昭雪鼓。
大晋皇室更替迭选,皇帝早已换了一位又一位,又自以为天下太平,这昭雪鼓响不响自然也不会有人关注了。
但是……
一个几百年没有响过的昭雪鼓,若是突然被某个不怕死的敲响了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故?
这一点,自然就得试目以待了。
某日清晨,奶娘在玄风的帮助之下,顺利地来到了大理寺前,她身负万言血书。
当然了,这血书不是用奶娘的血写的,是华汀雪找人用猪血写的。
带着必死的决心毅然决然地敲响了大理寺前的昭雪鼓。
奶娘力气小,敲了没几下便有些敲不动,隐在暗处的玄风幽幽一叹,挥手间真气迸发,直接用内力替她一鼓一鼓地击鸣了下去。
昭雪鼓毕竟是御赐极品,鼓声穿透力极强,再加上有玄风的内力加注,顿时如万马奔腾,呼啸而来,又似春雷滚滚,震耳欲聋。
如此之大的声音,别说是皇城了,简直是惊动了整个京都的百姓。
那一日,奶娘在万民瞩目之下生生挨了五十杀威棒,挨到一半奶娘就晕死了过去,可大理寺的衙役还是让已经晕死过去的奶娘挨完了整整五十棒。
霎时,大理寺前鲜红一片,奶娘的血几乎染满了整个石阶。
就在百姓们以为奶娘被那些衙役们活生生打死在眼前,一个个义愤填膺要冲上来抢人的时候,白衣胜雪的骆惜玦从天而降,只用了一粒丹丸,便将奶娘从鬼门关里拉了回来。
奶娘幽幽而醒,她撑着最后意识将带在身上的万言血书一举向了大理寺卿。
顶着巨大的压力,大理寺卿颤着双手接过那万言血书,一张老脸简直是扭成了苦瓜。
那一幕,深深地震慑了京都百姓,自此,皇城内外无人不信奶娘的儿子是真冤。
这下子,便又轮到大理寺卿为难了,奶娘告的人是崔同,可崔同和他都是摄政王的人。自己人嘛哪有不帮自己人的道理?
所以,大理寺卿便决定打死奶娘,以绝后患,偏偏骆惜玦是个不给面子的,他出诊千金却不收奶娘半分钱的银子,还天天跑进大理寺的监牢里亲自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