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1 / 2)

但我明白,真正的考验永远都还没结束。

父亲的办公桌就在我的办公室对面,

有时候一个电话响起,就知道又要有新麻烦。

母亲则常常亲自到部门巡视,员工看到她总是打起十二分精神,

「唐夫人」的微笑在集团里比总裁还能让人紧张。

下班以后,我往往才真正松口气。

晚上回家有时候还要参加家庭晚宴、社交聚会,

但我最期待的,是能和小曼单独吃一顿晚饭

哪怕只是简单的便当,也比在高级餐厅里被父母和长辈轮番盘问来得轻松。

?

小曼比我小两岁,二十三岁,

在一家民间社福机构做助理社工。

她的工作和我的世界完全不同,

每天要跑社区,陪老人聊天、帮小孩做功课,还得协调村里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

我曾经问她:「做这么多又辛苦,工资也不高,怎么一直待著不跳槽?」

她笑著摇头:「我喜欢看到别人笑的样子,那是用钱也买不到的幸福。」

她不懂投资、股票、也不会讨论房产、车子、公司并购,

但每次我说工作烦闷,她总能一句话点醒我:「你辛苦是为你爸妈,还是为自己?」

我们住在一个两房一厅的小公寓,家具都是自己慢慢添置的。

她很会过日子,小小的空间被她布置得有温度。

餐桌上永远有刚做好的饭菜,

有时候下班我一身疲惫,打开门能闻到厨房里的香气,

看到她穿著家居服,笑著问我:「饿了吗?快来洗手,今天有你爱吃的糖醋排骨。」

我们没什么轰轰烈烈的浪漫,也很少送昂贵的礼物。

有空她会陪我看电影、散步,冬天的时候窝在沙发上一起喝姜茶。

偶尔她忙不过来,我就陪她去市场买菜、一起回社区做志工。

那时我才明白,幸福其实很简单

不是高楼大厦里的豪华,而是有一个人愿意在你疲惫时静静地陪著你。

?

小曼从不主动问我家里的事情,只在我特别烦躁的时候轻轻拍拍我的背:「如果太累,就和我说,不要一个人扛著。」

她不问我的工资多少,也不介意我们的生活和同龄朋友有多大的差距。

她说:「家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的,不用让谁来定义。」

我们在一起快三年,这一年里关于「见家长」的话题总是若有若无地出现在对话里。

她知道我的顾虑,也从没催促过我,反而安慰我:「你准备好了再说,我一直都在。」

?

直到前阵子,她突然说:「要不要先去见我爸妈?」

我一愣,心里还有点紧张。她家在城郊,一栋普通小楼,家里收拾得很干净。

她妈妈是个典型的农村妇女,说话直来直去,但人很热情。

饭桌上她妈妈不停给我夹菜,问我工作忙不忙,还说:「有空多来家里吃饭,咱不讲究那些有的没的。」

她爸爸话不多,吃完饭抽根烟,对我说:「小曼这孩子脾气倔,还小,你要让著她点。」

我点点头,其实内心莫名温暖

这样的家庭,不需要什么条件,只要人好就行。

吃完饭,小曼拉我去村口散步。夕阳下,她很自然地挽著我的手臂,

一边笑一边说:「你看,我爸妈是不是没你想像的那么可怕?」

我点点头,突然有点想哭。

我不是没想过自己也可以拥有一个普通又温暖的家,

只是一直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