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望着满地狼藉,心中佩服齐斯越的神机妙算。

他算准了赫连英的傲慢,算准了援军抵达的时间,甚至算准了西虞军撤退的路线。

回营路上,我特意绕道去见齐斯越。

他正在批阅军报,苍白的脸上难掩疲惫,却仍坚持听取每一个细节。

“青筠姑娘此战辛苦了。”他放下毛笔,“赫连英虽败,但西虞不会善罢甘休。三日后,他们必然会从水路运粮。”

我心头一震:“殿下是说……”

“截断粮道。”他展开地图,指尖划过蜿蜒的河道,“这里的浅滩看似无法行船,实则暗藏玄机。赫连英定会用平底船趁夜运送粮草,我们只需在两岸设伏……”

三日后,我带着五千精兵埋伏在芦苇荡。

果然,夜半时分,数十艘平底船顺流而下。

待船队进入射程,我们万箭齐发,火箭引燃船帆,火光映红了半边天。

西虞军弃船登岸,却又陷入我们预先设好的陷阱。

捷报传回京城那日,皇帝连发三道嘉奖令。

我站在齐斯越身旁,看着他平静地接受众将祝贺,越发觉得这人宠辱不惊。

身为大夏朝的皇长子,因为腿疾而十余年深居简出,他韬光养晦,从不自弃,反而练就一身武功与本事。

虽双腿不能站,但就凭之前他单手化解我的进攻,我就知道他功夫不简单。

且他虽不能驰骋沙场,却用过人的谋略掌控全局,让我这员武将得以尽情施展。

此后数月,我们一攻一守,配合愈发默契。

每当我在前线遭遇困境,总能收到齐斯越派人送来的锦囊。

那些字迹工整的计策,往往能让战局瞬间逆转。

而他也总会在战后第一时间听我讲述战斗细节,仿佛亲身经历一般。

这场战争打了三个月,西虞节节败退,而我军深入西虞腹地,直直打到皇城外。

最终这场漫长战事以西虞求和告终。

第七章

7

大军班师那日,官道两侧挤满了百姓。

青壮汉子敲锣打鼓,妇孺孩童捧着鲜花,欢呼声如浪涛般涌来。

我身披玄甲,骑着高头大马走在最前方,身后三万将士步伐整齐,旌旗猎猎作响。

齐斯越乘坐着朱漆马车随行。

为了方便指挥,马车特意改装成敞篷样式,他端坐其间,苍白斯文的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向沿途百姓挥手致意。

见他现身,人群中爆发出更热烈的欢呼,不少人高呼“大皇子英明”,声浪直冲云霄。

行至京城郊外,皇上率满朝文武亲自相迎。

金銮仪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鼓乐声中,我翻身下马,搀扶着齐斯越坐上轮椅,然后两人行至御辇。

皇帝走下辇车,亲手扶起我们,眼中满是欣慰:“卿等此役劳苦功高,实乃我朝之福!”

次日早朝,皇帝论功行赏。

我被封为镇国大将军,赐丹书铁券;齐斯越则封抚西大将军王,以肯定他在西征西虞战事里的功绩。

满朝文武山呼万岁,赞皇上用人得当,赞我等君臣同心。

战事结束后,齐斯越果然信守承诺,向皇上求娶我。

“父皇,当初出征前儿臣就已经拔出赤霄剑,所以想求父皇为儿臣和青筠姑娘赐婚。”

皇上笑眯眯地看向我:“筠儿,你意下如何?”

我看一眼端坐在轮椅上的齐斯越,经过三个月的栉风沐雨,通身矜贵气度的大皇子更添了几分沉着大气的卓绝风采。

如同一块璞玉,露出惊才绝艳的光晕。

我按着跃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