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悦知道他们的意思,也没有问他们要资金,她手上有些钱,实在不行,商司也在芜县有分号,她可以在卖方子,只要撑过第一年的投资期,明年,那些商户想要凑上来吃肉,林悦连汤都不会给他们喝。

林悦把几幅荷花图让人张贴到闹市上去,并附言:“谁能做出符合此画的诗词,便可到此画之地游玩两天一夜,可带友朋五到八人,包食宿。”

第一百九十四章:打出名声第一步

林悦在荷花池边建了竹屋,这里风景秀丽,有荷花池,有山泉,有竹屋,有正在开花的小花园,和菜园子,完全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中的景象呈现出来了。

文人墨客就喜欢这些不似人间却又能在人间寻到的景物,谁不想感受一下陶大诗人曾经的生活呢。

竹屋和荷花池不远处就是鸡舍和兔山,到时候再放几只小兔子和羽毛鲜亮的公鸡,让这群文人感受一下狩猎,野炊的乐趣,吃好玩好之后,这名声自然就能打出去了。

除了这处竹屋,林悦在莲花池不远处挖坑引山泉水建了一个人工湖,这个湖里里放了许多从别的地捞来的鱼苗虾苗,可以供人钓鱼。

此外,林悦在这里建造了小吃一条街,说是一条街有些夸张了,就是烧烤,饮品,这些相对新鲜的东西,这个地方比较偏,未处于县城外三五里地,最巧的是,这山边下面一二里处有个黄花村,这个村里出了个商人,是县里的炒货商胡家。

胡家起家不过三十年,当家人是个寡妇,她本来是意外得了生葵花籽,种了下去想要得些瓜子留过年时给家里孩子当零嘴的,结果那边雨水少,天有好,葵花籽意外的都出了,一个个瓜子盘似盘子似的大,几十颗瓜子盘得了两三斤的瓜子。

她给家里孩子炒了一斤,剩下的被她收起来做了种子。

第二年她用保存的两斤种子种了七分地的向日葵,村里人都说她疯了,好好的旱地不重种粮食种一些没用的东西。

可她觉得,谁说地里只能种庄稼,葵花籽要是种好了,可比粮食值钱啊。

那一年她几乎是长在了地里,一到刮风下雨的就害怕头被打掉了,刮掉了,后来向日葵结籽了,她又怕村里的人来坏事,有些人,就是见不得人好,你跟别人不一样,她要说你出洋相,你真种出来了,他又看不得你好,想着法子的坏你。

幸好,婆家的公婆是个实在人,让叔伯侄子都来帮忙守着田里,那一年她七分地得了二两百斤的鲜瓜子,而且瓜子成熟期非常短,她收了瓜子还能种在种一茬糜子。

村里有种花生的,每年新鲜花生出来,舍得的人家会弄一些水煮花生来尝尝鲜,解解馋,花生晒干了后,会在逢年过节时用河沙或者炒一些花生出来当嚼头,也是一道稀罕的吃食。

胡氏是个手巧爱琢磨的,那一年,这二百斤的瓜子她留了二十斤的种子,其余都炒制后直接拿到县里摆摊去卖,她胆子大,心也细,瞅着中秋节,吆喝着就卖了出去。

瓜子属于贵价零食,一般乡下人是不舍得吃的,一斤炒瓜子都能买二三斤的黑面了,靠着这瓜子,胡氏很快就把家撑起来了,后来,她带着婆家叔伯一起种葵花籽,搭配着卖炒花生,还收山核桃,板栗,慢慢的,不过五年时间,胡家就搬到了县里,成了县里炒货行当数一数二的商户了。

葵花别的不说,开着的时候真好看,林悦用新鲜口味的瓜子方子成功拉拢胡氏炒货行上了她的贼船,这葵花地就是她允许林悦拉进旅游路线的投名状。

几幅莲花图挂出去的第二天就有两位身穿长袍的读书人拿着已经题诗的画上了府衙的门,盛谦客客气气的招待了,看了一眼诗句,最简单的五言绝句,,倒是工整,但也仅此而已了,两位都是已经考上秀才的读书人,年纪大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