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悦就负责制定要做什么小买卖,需要什么材料,成本多少,人手几个,卖价多少等等。
早在一开始做粉丝的时候,林悦就想好要摆摊做烧烤类的小吃。
卧龙湾是渔村哎,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渔村最不缺的就是海鲜,尤其是小海鲜,便宜又新鲜。
只不过小海鲜价格低,除了酒楼餐馆,摊贩一般都是做面食买卖,用到的海鲜很有限,最普遍的竟然是做鱼丸的,用的都是不值钱的杂鱼,卖的也便宜,挣的就是个辛苦钱。
林悦准备做粉丝海鲜煲,海鲜食材看村里的渔民捕到了什么就用什么。
小海鲜价格便宜,如果她能长期大量的订购,村里的人应该会给她一个更加优惠的价格。
像是油蛤,捕获的量不算小,他们卖给镇上酒楼的价格一斤才三四文,她要是能长期稳定的购入,三文应该也能拿下。
一份粉丝海鲜煲,不会只有一样海鲜,恰巧端州气温高,春季回暖快,白菘(白菜)八月正吃。
海鲜搭配着这白菘,粉丝,蒜蓉酱,做法简单又很好吃,既能当菜吃,也能当饭吃。
林三柱知道闺女想做什么之后,就去镇上去买摆摊用的东西了,砂锅买了四十个,先试试水,还跟于老爷子那里定制了防烫的木板 ,又买了几孔红泥炉,在铁铺里定了一个烧烤炉子,又去买了碗筷这些东西都是必不可少的。
而李青禾带着林悦去了那天认识的徐二娘家定海鲜。
林二柱他们看着老三家来来回回的不知道忙什么,地里也不咋去,林二柱又来了。
“老三啊,你们田里的草都长到脚面了,咋都不去薅草呢?我这些天都没咋见你人影?你忙啥呢?”
第一百二十八章:摊位
林二柱顶着一个竹编的帽子进来了,后山的竹子本地人不会竹编,多数都拿来烧火了。
林三柱正在摆弄手里的粉丝:“二哥啊,田地里的草我隔几天就去看了的,总不能天天长地里吧,隔几天看着有大草薅一下就行了,我这不是有正事干了吗。”
“这是啥啊?”林二柱就没长做买卖的那根弦,哪里能想到弟弟家已经准备大展拳脚了。
林三柱少不得得跟他唠唠之后要做的事情,田地里的事就此揭过。
却说林二柱头上戴的竹编帽子,这竹编可给方氏的大儿媳妇赵冬梅找了个营生做做。
林三柱他们来了之后就地取材,编个篮子,筐子啥的,住山边有竹子的乡下人多多少少都会一些竹编。
不会什么带花样的,但是普普通通能自己用的都是会的。
手艺最好的竟然是赵冬梅,她娘家原就是个篾匠,虽然嫁到高家不需要她靠这个挣钱,但她们家的竹编制品都是她做的,手很巧的。
高家家底算是厚实的了,但是在买地置田产之后,花的也差不多了。
这里又没有能打猎的山,翠屏山和鸡鸣山都是石山,树木稀少,多是灌木丛,可能有个野鸡兔子,蛇啥的,大型猎物估计够呛能有。
也就导致高家两个儿子以前赖以谋生的打猎技能无处可用了,他们兄弟俩都还没成婚呢,这家无多少银钱,方氏急的不行。
兄弟俩已经准备找村里缺人手有船的人家去做工,挣工钱是次要,学习捕鱼,控船是主要,他们也想以后买船出海捕鱼。
方氏年纪大了,每日就是带着大孙子去田里除草,赵冬梅的竹编手艺在村里还挺吃香,谁家缺个凉席,筐子,篮子啥的都来找她买。
她好像是找到了自己生存的价值,不再一直苦着一张脸,总也有点笑模样了。
林悦也从她那里定了五十个竹盘,用来放食物,也算是照顾她的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