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天上午,童珊珊从托儿所回来,先把做好的那套童装放在干净的布袋子里,然后装好那包糖果,便慢悠悠找去了文工团。
军区的文工团跟家属大院儿是挨在一起的,所以文工团的人经常在大院儿里活动,吃饭也必须来这边的大食堂,这样比较方便姑娘们跟其他人接触,也容易促成一些对象。
童珊珊到了文工团,先没去找李叶,而是先去找了委托她做衣服的邓芳同志。
邓芳同志已经不算年轻了,她原本也是文工团出了名的台柱子,但生了孩子后恢复得不太好,所以近些年表演的时候总是站在后排镶边,她自己家里条件不错,也不怎么想着强出头了。
见童珊珊送衣服过来,邓芳显得很高兴,她把那套童装拿出来仔仔细细检查了一遍,然后很惊喜地说道:“之前听郑姐说你是个新手,这么看起来,你做的衣服比郑姐还强些呢。这小衣服的领子、袖口都做了花样,你可真是太有心了。”
童珊珊说:“你们家是个女孩子,女孩子就应该穿得漂漂亮亮的嘛,反正都是同一块布,做点花样就是费点时间,也没什么特殊的。”
“这要是拿回去,我们家囡囡肯定会高兴坏了。真是谢谢你啊,我把钱给你,下次还能找你做衣服吗?”
童珊珊收下自己应得的报酬,道:“当然可以啊,只要我有时间就接活儿,你要是有熟人想做孩子的衣服,也可以介绍给我。”
“就这套小衣服,回头给囡囡穿上了,我估计不少人都会去找你做衣服了。你怎么这么厉害啊,这花边太好看了。”邓芳拿着小衣服,怎么看怎么欢喜。
童珊珊做衣服的手法没有郑荷花那么熟练细致,但她的优势在于创新。
她是从末世过来的,通过图片和影音画面,她见过繁荣时期的大量衣服鞋子,所以她的审美很好,也知道怎么给简单的衣服稍微做一点点花样出来。
她接这个活计的时候就想过了,只要这套小衣服做的好,一定会有其他妈妈找上门来的,到时候就不愁生意了。
聊完了小衣服的事情,童珊珊就问道:“对了,邓同志,请问你们这里的李叶同志在吗?”
“李叶?在啊,这个时间大家都在排练呢,你找她有事儿啊?”邓芳好奇地问道。
毕竟李叶是个未婚姑娘,跟童珊珊这种新来的已婚同志能有什么联系啊?
童珊珊笑着说:“是这么回事儿,我来大院儿的第一天,刚好碰到李叶同志,并且借了一块手帕给她用,她说洗干净了还给我。后来事情一多,时间一长,我就把手帕的事情给忘记了。这不,昨天,李叶同志特地拿着洗干净的手帕去了营里,找到我们家齐信川,让他把手帕还给我,还送给齐信川一包糖果作为感谢呢。我一看这个糖果很贵的样子,就赶紧拿过来了。只是拜托我们家齐信川帮我转交一个手帕罢了,哪里用的上这么贵重的谢礼呢?还有啊,我其实天天都在大院里的,离你们文工团这么近,李叶同志直接还给我更方便。真是麻烦了她,大老远的跑去营里,你叫我怎么好意思收她的糖果呢?”
这一番话说出来,邓芳的脸色立刻变了,她把童珊珊拉到角落里,然后压低声音说:“小童啊,李叶真的去营里找你们家小齐了?”
“是啊,齐信川都跟我说了,这糖果他不收,李叶同志硬塞给小战士转交,所以齐信川没办法,只能带回来让我解决了。”
“哎呀,幸好你们家小齐是个拎得清的!我看你老老实实的,是个直心眼儿,又是乡下过来的,所以跟你说句体己话。你啊,一定要注意咱们文工团的一些人。”
童珊珊装作很惊讶的样子:“这是怎么说的?我要注意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