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的陈玉壶就带着闺女们和一车的礼物回娘家去了。
去给自己的老母亲请安。
又是自己的长嫂作陪。
陈玉壶刚坐下,门外就传来了长嫂的声音。
“我听说你发明了一夫一妻制?”
伴随着长嫂爽朗的笑声。
老母亲的茶刚喝到嘴里,就咳嗽了一下,连忙用帕子掩着。
惊呆了过来请安的几个孩子,她们头一次见到外祖母如此的不雅观。
话虽如此说,可是到底老太太没有生气的样子,而是说陈玉壶:“你现在出名了,你知不知道啊?”
陈玉壶诚实道:“我不知道啊!”
陈玉壶这才看见,二嫂和长嫂一起来了。
“二嫂,你大好了?”
陈玉壶的声音里很惊喜,陈玉壶的二嫂含笑点了点头,“多亏了你推荐的大夫。”
陈玉壶笑了一下。
大家都坐定,老太太才接着说:“前些日子皇后的胞妹进宫看望,把你发明的那个‘一夫一妻制’当成笑话说给了皇后和皇帝听。”
“皇后说了四个字,自在随心。”
“皇上也说林夫人别有一番洒脱。”
“确实是长进不少。”
老太太含笑看着陈玉壶,“把我那套翡翠头面带回去吧!”
长嫂也笑着说:“前些日子三弟和三弟妹往家里送礼,特地有你的一份,知道你爱俏,三弟妹给你准备了一套八宝头面,可好看了。”
陈玉壶往椅子上一靠,说了一句:“还是家里好啊!”
老太太端起茶盏,问了一句:“怎么?你那一夫一妻没伺候好你?”
两位嫂子和屋里的下人都笑了起来。
“可好了,可听话了,温柔又细致,是我学不来的那套。”
长嫂嘴快,刚想说你一个夫人和那些妾室比什么,就听见门外的丫头高声:“表少爷安。”
到嘴的话刚好就咽下去了。
陈玉壶二嫂笑的温婉,低头拨弄了一下茶碗,说:“个人有个人的长处。”
陈玉壶没做声。
两个孩子一起进来,先是给外祖母请安,然后是大舅母、二舅母、最后才轮到陈玉壶。
但是显然两个孩子看见陈玉壶更加的高兴。
一起走到了陈玉壶的跟前儿,陈玉壶拉着两个孩子的袖子,欣喜的左看右看。
这时候坐在上位的老太太却突然说:“你二哥被聘为钟书书院的院长了,即日就要上任。”
“你也把两个孩子给送过去。”
陈玉壶脸上的笑容突然就消失了。
陈玉壶脸色变化太明显了,长嫂开口安慰,“钟书书院离京城也不远,你想孩子就经常赶着马车去看就是了。”
陈玉壶一时没缓过来,还是不高兴的样子。
孩子给她送远了,她还怎么套近乎?
老太太把手里的茶盏重重的一放,吓了陈玉壶一跳。
两个儿子本能的挡在了陈玉壶的身前。
看见这一幕老太太几乎要气笑了,“刚说你有了长进,这又给我摆出这副样子来!”
陈玉壶扒拉开两个儿子,露出头看着老太太。
老太太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你自己说的话,你自己都忘了?岂能让孩子们长于后宅妇人之手?”
“我知道侯爷不回来,你便牵挂着孩子们,你打小也不是那能扛大事儿的。”
“侯爷娶你回家做宗妇已经是侯爷瞎了眼,你要是因为一己之私耽误了孩子前途,不用侯爷主动开口,等侯爷回来,我就让他休了你!”
老太太的话说的掷地有声。